等离子暗战液晶 斗法高端彩电

2005-01-10 18:10 来源:赛迪网金凡

由此进入家电交易市场


2004年12月30日,日本东芝电器公司表示,它将退出日本国内的等离子电视(PDP)市场,以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SED)电视液晶电视(LCD)取代等离子产品,向大型薄型电视市场进军。

东芝是继索尼之后,第二家宣布从等离子电视市场退出的大型家电制造商。等离子电视怎么了?一时间传言纷纷。事实上,高端彩电等离子与液晶之争才刚刚开始,技术融合创新会带来更多的商机。

斗法高端彩电

等离子和液晶都是下一代电视机的主流技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等离子彩电具有图像无闪烁、厚度薄、重量轻、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而且在屏幕大型化方面相对容易,其缺点是耗电大、寿命有限、容易老化。

液晶电视机也具有图像无闪烁、厚度薄、重量轻等特点,且液晶屏已被广泛应用于PC领域,但在大屏幕化方面液晶技术落后于等离子,大屏幕彩电成本较高,观看易受视角影响。

高端彩电市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一方是以日本夏普为代表的液晶彩电制造商,另外一方是以lg日立松下为代表的等离子支持者。

多年来,由于市场细分,液晶产品主要集中在小屏幕,而等离子彩电集中在大中屏幕上,市场交叉尚不明显,两种技术相安无事。但从2004年中期开始,等离子与液晶组成的“平板电视”阵营打败背投电视后,两种技术瓜分背投电视的市场份额,在中屏幕,即23-37英寸这个范围出现了激烈竞争。

新型显示技术的急剧发展,曾经界限分明的液晶和等离子技术向彼此的优势领域延伸渗透。30英寸是一般意义上液晶和等离子体电视机的分界线,但目前的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可以制造4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例如韩国三星最大的量产液晶电视记录就为57英寸。

等离子阵营也不甘示弱。日立打破了等离子不能做小屏幕的定律,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售价比同类型液晶电视机还要便宜,可看作等离子电视在中小屏幕彩电上一次成功的尝试。

价格比拼贴身肉搏

等离子和液晶始终被认为是未来彩电市场的死对头,两者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就在价格。两种技术价格底线相差很大。等离子在使用寿命和清晰度方面有所缺陷,等离子电视寿命一般在2万~4万小时。液晶技术的瓶颈则是显示屏成品率低,导致成本难以降低。

目前等离子的价格率先下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快速进入市场,从而抢占了先机。等离子产品价格只是同尺寸液晶电视的一半左右,以夏普将推出的45英寸液晶电视为例,其推出价格近7万元,而同规格等离子的价格最低已经降到了两万元。

价格竞争让等离子尝到了甜头。在日本市场,等离子市场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已进入成熟期。据业界预计,中国等离子市场2007年也将进入成熟期,年销售量有望达到35万台。

另一方面,液晶阵营也在寻求价格突破。2003年全球第五代液晶生产线增加了5条,月产量增加30万片。2004年第二季度,全球第六代液晶生产线先后在日韩启动,液晶显示屏供应紧张得到缓解。

预计2005年还将增加6条第五代、3条第六代、2条第七代液晶屏生产线。液晶屏月产量至少增加50万片。韩国三星预计2005年液晶屏的供应将不再紧张,46英寸液晶将成为未来液晶电视市场的主流产品。

技术提升、成本下降也为液晶电视带来相当的竞争优势。据IDC发布的报告称,到2007年3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销量有望从全球2003年的4%上升至43%。2004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6.5万台,同比增长2倍多。

目前的市场形势,液晶电视的前景更为看好,但两大技术鹿死谁手,现尚未可知。

巨头丧失竞争力

在高端彩电市场发生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以往成功的品牌可能由于眷恋陈旧技术而丧失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新崛起的制造商也可能抓住新技术的机遇而获得大发展。

如松下领衔PDP,夏普领跑LCD,两大新技术阵营的“领头羊”过去在传统电视领域都不如索尼、东芝,然而,依靠强力的研发推动和对市场的把握,把巨头甩在了身后。

反观索尼、东芝,企业心态老化,没有及时关注新技术。尤其是索尼,它几乎就没有看好过液晶和等离子技术,而是继续投资射频显示,直到三年后才恍然大悟,急急忙忙进入等离子市场。

由于不掌控核心技术,无法构造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无法驱动“量升价跌”,索尼不得不与韩国三星在液晶电视研发上结成战略联盟,双方合作建造大型的液晶显示器厂,预计将于2005年建成投产。此前,索尼虽然出品液晶电视,但并没有自己的显示器工厂,这被认为是其高端电视开发上的一处软肋。而三星集团虽然很早就已进入液晶领域,但市场占有率一直无法突破15%。

统计显示,在全球视听产品最为领先的日本市场,2003年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已占电视销售总量的20%。夏普占据着全球30%以上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液晶电视生产商。《远东经济评论》的报道称:提到液晶电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SHARP的商标。

索尼、东芝兵败等离子早就埋下了伏笔,与市场景气程度或者技术前景并无多大关联。两大巨头退出,PDP行业波澜不惊,因为在等离子电视领域,索尼和东芝根本就算不上巨头。

“中国制造”发力

液晶电视价格的一路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04年2月份,世界最大的TFT-LCD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商三星电子宣布,将投入建设第7代TFT-LCD玻璃板生产线。到2005年40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将从8000美元降到2500美元,模块价格将由目前的3000美元降到1000美元。也就是说,40英寸液晶电视将达到“1英寸25美元”的历史低价位。

小屏幕液晶电视价格出现大幅跳水,具有标杆性的15英寸液晶电视从近万元的价位,迅速跌破5000元大关,降幅高达70%。

等离子电视阵营也在酝酿新的价格战。同样以40英寸为例,国内等离子的价格从原来的五万多元降至两万元左右,市场销售迅速启动。外资品牌的等离子电视价格在3万-4万元,也有不小的降幅。

我国是彩电制造的大国,在高端电视领域,“中国制造”正在赢得更大的话语权。据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透露,海信开发的32、37、42英寸大屏幕液晶将陆续上市,形成国内最为完整的包括15 英寸、17英寸、20英寸、23英寸、26英寸、30英寸、32英寸、37英寸、42英寸的液晶产品线。

TCL下半年推出的液晶电视,不少是由来自工业设计发源地德国施耐德的首席设计师担纲设计。据康佳透露,康佳已与全球最大液晶面板制造商LG-飞利浦及台湾几家厂商签订全年供应合同,能拿到相当优惠的价格和优先供货权,液晶彩电尺寸也达到10种以上。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巨头抽身而退留下的空缺可能由中国制造来替代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