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系资产“腾挪”股权结构层层控股

2005-06-02 14:24 来源:经济导报王雪靖

5月28日,海尔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海尔电器(1169.HK)公告称,针对市场传闻的海尔集团体系重组思路,青岛海尔早在2003年对此就有所声明———即海尔集团拟向海尔中建(海尔电器)注入资产,海尔集团将成为海尔中建的第一大股东,海尔中建将成为青岛海尔第一大股东。也就是说,海尔最后的股权结构可能成为“海尔集团控股H股公司,而H股公司控股A股公司”的局面。


5月25日,海尔电器(1169.HK)宣布,继早前获注入白色家电业务后,母公司海尔集团正计划重组内地白色家电业务,会先将旗下青岛海尔(600690.SH)以外的白色家电业务注入A股公司,然后将青岛海尔注入香港地区上市公司,此举意味着海尔连续五年以来的国际化进程进入最后阶段。


青岛海尔随即也确定了即将纳入公司重组范围的白色家电资产,其中有包括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和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上述4家公司主要从事冰箱或空调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存在着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因此,青岛海尔正与海尔集团公司协商,准备收购上述企业。但具体整合方式及时间尚未确定。由此,海尔集团会进一步增加其对上市公司青岛海尔的股权。


海尔电器执行董事崔少华表示,母公司海尔集团可能会增持青岛海尔股份至50%,但要视公司估值及集团整体注资的规模,目前还未有计划通过市场增持青岛海尔的股份。


海尔集团目前持有青岛海尔42%股权,同时海尔各方持有海尔电器50.3%的股权,2004年青岛海尔的销售收入为150多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69亿元人民币。而海尔电器2004年业绩则较2003年净亏损8.56亿港元有所改善,净亏损为4247万港元。营业额也由2003年16.64亿港元上升至31.53亿港元。


今年2月底,海尔中建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海尔电器”。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内地A股上市的青岛海尔并不能完全反映海尔集团的现状,且融资渠道也比较有限。海尔要成为国际化企业,就必须寻找国际资本平台。


自2000年开始,海尔就开始为其在香港地区上市进行准备,但其注资计划也经历了一波三折。于去年4月初公布其注资计划后,上市申请曾两度被推迟。海尔集团成功借H股上市后,公司对海尔中建的二次注资也已开始启动,涉及空调、冰箱等白电业务,重组并吸收青岛海尔的资产也是早在其计划之中的。


2004年4月以来,海尔方面已将总价值约15.03亿港元的洗衣机手机业务注入了海尔中建。2005年1月28日,海尔中建向海尔集团收购洗衣机业务资产和飞马青岛手机业务资产剩余35.5%股权的注资事项也已完成。在注资完成后,改名为海尔电器的海尔中建也表示,将来会有进一步的获得海尔注入白色家电业务的可能性。


申银万国家电行业分析师认为,对H股公司来说,这将只是海尔集团继洗衣机及手机业务后,将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业务的后续注入,而对青岛海尔来说,母公司海尔集团将其持有的股权作价注入H股,可能会使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由海尔集团变更为海尔电器。但海尔集团对青岛海尔的股权比例的增持也还需要通过青岛海尔流通股东类别表决才能获得。


证券分师人士认为,内地政府部门与香港联交所对海尔的重组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并不很大,因为海尔集团赴港上市凭借国际资本市场的优势来壮大实力是不可避免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