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助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2005-08-01 15:25 来源:南方日报秋菊 戴远

“中国制造迎来了产业升级的绝好契机。”上周末由《世界经理人》杂志在深圳主办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管理论坛上,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国区总经理黄育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断言。


黄育才指的契机是央行最近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绝对有助于中国价格更多地融合全球价格,中国制造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创造的产业链条。”


而包括麦肯锡(上海)公司董事王炬等多位与会市场分析人士更是建言,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竞争市场的进程,中国企业向海外市场扩张布局的“时机成熟”。


中国制造承受力强


黄育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中国已经相当成熟的制造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市场冲击影响不大。中国制造仍然在全球市场具有相当强的综合竞争力。


而合理的汇率调整,有利于中国企业,包括服装百货、家用电器等传统优势制造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制造业市场,在包括价格、服务、交货期在内的全方位领域竞争。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制造业已经懂得在竞争中快速进行自我调整以取得合理利润。”黄育才分析称,即使在过去卖10元的商品,由于各种的原因将其价格下降到5元,中国制造厂家却依然能在低价里面获得相对利润。


这也证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抵挡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力。


黄育才同时表示,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中国制造业造成的影响不大,相反会驱使厂商加大成本控制和产业升级力度。


国际买家更看中品质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环球资源最新一份对旗下43万国际买家的调研报告显示,2%的汇率升幅不会对中国家电产业的出口带来明显冲击。根据调查,国际买家最为看中的,首先是产品品质,其次是交货日期,价格因素被排到了第三位。


事实上,尽管中国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价格上的优势,但环球资源执行总裁裴克为认为,中国出口也并非只能以价格取胜。“中国家电产业的制造优势,体现在品质、物流和价格等综合方面。”


作为全球零售业龙头,沃尔玛去年在华直接采购量达到180亿美元以上。


黄育才证实,沃尔玛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的标准都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强调执行‘天天平价’策略,但价格在筛选供应商时,并不是排在第一位。


我们最为关注的,首先是品质。“


供应商竞争加剧


“当前国际市场交手的优势不仅仅在价格。对于那些单走低价策略的供应商来说,人民币1%的变动都已经超过其承受能力。”裴克为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于整个中国制造业是一个契机,经营环境变化,首先将淘汰大批靠低价竞争生存的供应商,而刺激更多实力出口供应商更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裴克为称,即使人民币没有升值,国际市场采购商对货品品质的关注,也已经给那些只走低价策略的供应商带来危机。因此,寻找一条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之路,是摆在中国供应商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裴克为的建议是,中国供应商不能再在市场上被动地等待买家来挑,必须改变“买家话事”的被动观念。在积极寻找新市场新利润点的同时,如何包装推广自身,开拓新市场,将是中国供应商急需恶补的功课。


而黄育才也向记者表示,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沃尔玛的采购成本增加,但在对中国供应商的选择上面,沃尔玛的标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沃尔玛寄望与供应商共赢市场。沃尔玛愿意协助供应商分析成本压缩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提升产品品质。”


海外布局提速


此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度过汇率调整的条件。首先,产业集群内的集中度高、基础稳固,产业链配套完善,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外移的危险。其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行业已经培育成长了一批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像海尔TCL等企业早已跨出国门,在资源、人才、市场份额等方面具备了足够的抗击打和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


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王炬建言称,积极拓展进入海外发达市场,是参与更具吸引力的利润源、扩大规模和培养关键竞争技能的好机会。人民币汇率调整也有助于内地有意向海外扩张的企业加速全球布局进程,同时也会使企业资产增值。


格兰仕总裁助理赵为民还向记者分析,汇率调整,使得进口电子元器件的采购成本降低,有利于下游整机制造厂商获利,特别是针对国内销售市场的整机厂商,进口采购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增长其净利润。“像进口电子零部件的成本下降,也有利于国内组装生产的高端产品进一步降低价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