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冰家电业浮生喜忧参半

2005-08-26 16:46 来源:《家用电器》0508期张晶

预言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然而三年之久的呼声终于在不久前才有了官方事实上的响应与回馈。7月21日晚19时,人民币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它的破冰之旅。在这次汇率改革的三项主要内容中,最凝聚焦点的部分被人们概括为简洁的两个字——“升值”。也即即时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到8.11的水平。 稍有经济常识的人在接触这条新闻时,第一反应往往会做出“有利进口,不利出口”的二分法判断。 资料显示,近10年间,中国大家电产品的出口量始终保持两位数字的超高速增长。而近5年的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电冰箱是40%,微波炉是44%,洗衣机是58%,空调为66%。 中国家电业,这个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基地,无疑又一次被率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等待接受新一轮的挑战。 事实上,在大风大浪中历练而生的中国家电业从来就未曾停止过出路探寻,而面对这次新的“成长的烦恼”,置身其中的家电行业的掌舵者们又将如何看待和应对呢?作为慧眼旁观的行业观察家又会如何评价家电业在币值上升冲击下的浮生变数呢?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采访。 哪家欢喜哪家愁? 7月25日出刊的《财经》杂志中,一张根据有关资料整理得出的表格,对人民币升值后的损益行业大致进行了分类:认为航空、造纸、房地产、轿车、通信运营、旅游等等可以划归为受益行业,而包括家电在内的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开采等八个主要行业则被推断为受损行业。 毫无疑问,在这场汇率调整变革中,直接受到负面影响的,主要是一些加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业。 中国家电协会信息研究部副部长胡晓红不久前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坦承,2000-2004年五年间,家用电器全行业的出口额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5年增长了2.8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也指出,2004年商务部整个进出口贸易额达到了11500亿元,而其中家电业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就占了近1/8,成为最大的贸易份额。 这样一来,就整体行业来看,家电业虽然不能被定性为出口导向业,但不得不承认,相当一部分家电企业的确依靠出口来生存。“这是中国家电业的风险所在,出口量越大,受牵制越大,风险也随着增大。” 澳柯玛空调新闻发言人于清教对记者说。 这些年来,广东那些一台VCD赚2毛钱,一台DVD赚5块钱的企业并不鲜见。这些企业主不做国内市场,而主要将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且不需要承担任何的售后问题。然而这些采用贴牌、代工等运营方式,靠OEM起家的家电厂家,在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微薄的利润已经使价格下调的空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原有价格优势所带来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可避免骤减,而同时收到的外币相对贬值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在这种“上挤下压”的形势下,限制在传统OEM思维下的这些中小企业极有可能成为币值上升浪潮中的牺牲品。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把这样的企业称作尚处在生产要素导向时代的产业,“它们产出的与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初级生产要素的混合物。那些看上去的繁荣景象和企业身上的活力其实不过是一种企业竞争力的假象。在没有品牌这个溢价工具做支撑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把产品的赢利空间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换言之,它们一出生就预见了这种发展模式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联想起不久前在中国家电业微掀波澜的“欧盟双令”事件,以及不绝于耳的反倾销诉讼案,乃至现在我们在讨论的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家电业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的话题,似乎可以找到这样一种共性:对于这些疾风骤雨的侵袭,大型企业如同波涛汹涌的浩海中的一艘坚实的油轮,有着更强的承受能力,而为数更多的中小企业则似乎更像是岌岌可危的舢板,随时可能面临预期内或意料外的种种重创。 因而甚至有专家预言,鉴于大型企业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次币值上升对家电业格局的冲击,有可能成为“马太效应”的又一例证——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从而掀起新的并购浪潮,加速企业的进一步分化。 具体到每个企业来说,由于销售市场分布的差异性,币值上升所带来的影响也有别。对于有大量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影响较大,而以国内市场和其他出口地区为主打战场的企业则似乎显得波澜不惊。 对于这种现象,澳柯玛空调新闻发言人于清教也谈到,“人民币升值对依赖出口的企业来说,无疑影响很大,起码在经营成本上已经显现出来,而对于澳柯玛空调而言,由于我们的产品仍然主要瞄准国内市场,目前并没有体会到太明显的影响。”尽管如此,他还透露,澳柯玛空调今年的出口额大约占总产值的10%左右,主要面向欧洲、中东、非州、北美、东南亚等地区,他们也在积极采取一定措施未雨绸缪。 相反,另据资料显示,家电业的另一龙头老大美的集团由于出口比率较高,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短期业绩下降相对多一些。

2%意味着什么? 在此前预言人民币升值的种种评论中,有人曾根据目前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做过粗略估计,认为币值如果上升7%,则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将会下降3成以上。 而最终2%的这个微调数字是否仍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不少专家认为,应该对这种影响做出适度而客观的预计和评价。 不久前,中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霍建国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的书面发言中提到,下半年中国出口增幅将略有回落,预计全年出口增长仍将在25%以上。下半年进口增长略有回升,但仍难达到去年水平,预计全年进出口增长将维持在20%左右,进出口顺差在八百亿美元以上。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基地的家电业,人民币升值在短期范围内对贸易格局会有所冲击,但远不会使其产生根本性的转折,也即由于贸易顺差额在一定时期内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应该可以将升值2%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在可消化的范围之内。 家电业顾问沈闻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家电业的总体发展影响不大。“中国家电业的上游产业配套能力很强,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因而从原料进口方面来看,影响应该不大。”而据《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不少企业也认同这一点,认为人民币升值引发进口原材料的“便宜”的好处很难直接体现。 “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海外出口业务都是以美元为结算单位,人民币一升值,原来的结汇差额就降价了,表面上看拉低了我们企业的经营利润。但是现在许多企业在进行海外业务操作时,一般都拥有成熟的财务结算机制,银行也提供了押汇、保值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造成过大的损失。” 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沈闻涧并不同意一些文章中提出的“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家电行业造成洗牌”的说法,认为似乎有点言过其实。 同时,上海卓跃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庞亚辉则对于2%这个数字进行了更为直接的解读,“一般来说,中国家电产品的价格是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价格的1/5左右,因而币值上升2%后产品也依然会保持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不仅如此,他还强调,以低成本、低价格切入国际市场的传统做法使人们常常关注于家电产品的价格优势,而忽略了中国家电产业的其他优势,比如完善的配套功能、长期积累的原材料成本优势、庞大的技术熟练工人和专业的家电营销人才优势等,而这些优势即便在人民币升值的状态下,依然会保持较高的竞争力,别的国家在短期内是很难超越的。企业在应对货币升值时会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承受力。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家电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并没有直观感觉那么大。 尽管多数人认为2%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完全在很多大型企业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但它毕竟带来一个相对广泛范围内的产品价格的整体性上升。所以说,对于升值给中国家电业带来的影响,不应该高估但也不能小视。那么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如何内外兼修,探求一个自身发展的良性空间呢? 庞亚辉就此给出了一些建议,“企业可以不断吸纳一些高新技术业务,在国外谋求上市,或者通过收购一些国外的渠道商、中小家电厂家可能也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通路。” 他还对记者说,现在小天鹅的新东家斯威特集团目前就正在此进行积极的突破。而对于意欲趁此机会有并购中小企业打算的厂家,庞亚辉也表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企业应该全面考虑和衡量自身的运营实力,谨慎而为,量力而行。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国内空调行业出口的平均利润也就是在3到5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两个百分点,虽然导致空调出口成本增加,但升值幅度还是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 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已定,格兰仕空调市场总监赵为民也透露了企业的三大应对举措,“通过争取客户感情认同,提价或者和客户共同来承担一半的损失;买断银行远期信用证和采用“远期套汇”来“固定汇率”等办法,来尽量减少出口损失。” 尽管对于币值的提升,专家学者建言献策、行业人士众说纷纭,但正如于清教所言,这种影响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体现,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反映出来,拭目以待固然不错,但未雨绸缪并灵动调整方是积极应对的不二法则。

行业变局的催化剂 进口成本的直接降低,可能是人民币升值对于多数家电企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像海尔美的这些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铜、塑料粒子等,都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运作,现在人民币升值了,反正拉低了我们企业的生产原材料成本。”沈闻涧谈到。 而另据了解,由于中国平板电视的面板目前主要从国外进口,人民币升值,将使面板的成本相对降低,平板彩电价格下调会加快,有利于加快平板电视在国内的普及。 如果说进口原料成本的降低是币值上升对家电业产生的短期良性效应,那么对于产业结构的长远调整和高新技术的加速推广而言,人民币的升值可能又将成为一个有份量的砝码,一种行业改革的新的催化剂。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在谈到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主要正面影响时表示,人民币升值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7月30日《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文章也提出,人民币升值可能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契机。从中国目前的对外经济发展看,最需解决的主要有三大问题:转变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问题,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实现中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升级,避免中国经济锁定在低附加值、简单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上,除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选择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冲销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产生的国际收支效应。而人民币升值刚好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提供了契机。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的观点则更为直接,“人民币升值对家电业是痛苦的利好。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拥有的技术资源、品牌市场资源等这些软实力具有极强的应对要素环境变化的能力,因为这些实力会真正创造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这样的企业更多的是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做竞争的博弈,而不是依靠环境。” 对于家电业发展进程中惯用的两种策略——技术和品牌提升以及保持价格优势,庞亚辉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两者都是必需的。只是我们不能长期固守价格战略,因为人民币升值可能不止一次两次,而且别的国家也在推进其家电产业环境的发展,单单价格优势迟早会被更具优势的国家赶超。” 罗清启也赞同这样的看法,“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是沿着要素导向、投资导向以及创新道路的产业生理周期去成长。” 中国家电协会信息研究部副部长胡晓红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头的核心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逐步实现产业升级,逐步提高贸易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 格兰仕空调市场总监赵为民说,出口一直是格兰仕的优势,我们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巩固我们的出口优势,目前光波技术已经被国外同行和消费者广泛认同,我们将加大光波空调向海外市场的出口量,减少普通空调的出口,用技术实力和国外市场对话,从出口产品向出口技术转变。 这意味着,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稳定的技术优势替代流变不居的价格优势,才是产业进步的实质支撑。换句话说,依靠压缩成本、压低价格的传统的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提升附加值、增大技术含量的研发型方式转变,无疑将成为包括家电业在内的诸多技术领域行业的未来走向。对于每个企业,将人民币升值看作利好因素,作为提升自身的良好契机,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才是更为现实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从这种意义上,人民币升值也正成为这种转变的一种良性的催化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