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起死回生 4大软肋难回避

2006-11-16 17:33 来源:互联网

虽盈利回暖但市场份额仍低,四大软肋难回避

国产手机的第三季度虽然成为扭亏为盈的节点,但手机份额仍然不敌洋品牌。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进入三季报发布月,国产手机企业一改低迷状态,纷纷报盈。继康佳TCL、夏新之后,国产手机联想上周末也发布了手机业务第三季度财报,其手机业务销量同比增长39%.这些国产主要手机厂家都已摆脱2005年亏损严重的局面,而今年第三季度也似乎成了国产手机扭亏为盈的关键节点。

但来自商务部内部一份研究报告却指出,尽管国产手机增长明显,但仍存在出口依存度高、目标市场集中、融资渠道狭窄、研发被动等软肋。

增势明显但份额仍低

除联想外,康佳手机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而夏新手机也再次翻身,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本季度内主营业务利润也再次超过2亿。而2005年巨亏的TCL通讯也称今年第二、三季度利润将近3000万港元。

国产手机企业经营形势纷纷好转的财报数据,显示出国产手机势头开始回升。康佳集团副总裁、通信科技公司董事长黄仲添甚至公开表示,“越来越多的利好消息说明,2006年是国产手机再度崛起的转折点”。

但事实上,尽管财报转好,但与国外厂商比较,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信产部最新的统计数据指出,曾占据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继续下降不足40%.而国内两大IT调研公司赛诺和赛迪顾问的调查数据则显示其份额更低,只有26%和29.2%.而在一二级市场,国产手机不足20%.据赛诺调查报告显示,现在国内市场上主流手机厂商,可划分为四个阵营:排在第一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位列第二阵营;联想、索爱和夏新并列第三阵营;TCL、康佳和海尔共处第四阵营。除此之外,其余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太小,均未超过2.5%.

仍存四大软肋

由于国内手机产品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盈利能力较差的局面一直未能改变。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手机出口已超过全球需求量10%以上,是我国第一大电子信息出口产品。而今年全国手机产量将达3.4亿部,其中出口2.5亿部,占到73.5%。

同时,国内手机出口的目标市场高度集中,导致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低。长期以来,我国手机出口市场一直主要集中于美、日、欧以及香港地区转口市场部分,但是出口过度依赖这些国家和地区,导致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致使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发展更加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际分工变化趋势的影响。

同时,国内手机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手机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发展。调研报告指出,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国有金融机构自身包袱过重,而民间和私人的投资机构短缺,融资渠道狭窄,导致国内新兴手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遭遇金融瓶颈。

而另一方面,在手机出口快速增长过程中,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和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还处于末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依赖于从外国引进,加工方式成为我国手机出口的主导方式。

此外,商务部的这份报告还认为,国内品牌手机创新能力不强,也导致产业的畸形成长,企业始终处于高中端产品生产过程中外围的、低水平的技术和环节中。

加大手机定制、主攻中低端

康佳、TCL、夏新等国内手机企业相关人士均认为,目前出口仍然是支撑企业扭亏为盈的主要途径,但仅仅依靠低利润的出口模式绝非长久之计,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又需较长周期。国产手机再次进入到困惑之中。

对此,康佳等认为加强与国内外运营商的定制合作将是一个有效途径。手机厂商与运营商的紧密合作,将使得手机厂商可以在相当低的风险下推出为特定用户群量身定制的手机,加快国内厂商的出货量。

“运营商主导手机销售在国外已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康佳通信的总经理李宏韬的预测,2007年中国联通的定制手机将达到1500万部。易观国际分析师林娟则认为,今年中国运营商手机定制市场规模将达到3100万台。据了解,截至目前,进入运营商手机定制名单的厂商包括夏新、TCL、波导、宇龙、大显等品牌。

而另一方面,走差异化战略、重点主攻中低端市场也成为不少国内手机厂商的战略,而这也被认为是重新提高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重点。不久前,广东移动在“感谢广东”、“一元购机”活动中,可选择的机型达到41款,在新增加的机型中,超低价位的手机有13款,中低价位的有19款。这与两年前的10多款全是高端机型相比,明显向中低端市场、用户倾斜。

“这是国内手机厂商比较擅长的领域。目前手机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高技术产品转变为消费品。”赛诺行业分析师指出,既然是消费品,手机产品本身换代速度加快,带来用户手机更换频率加快,这样高价位、高档手机市场需求量就不会太大。

他认为,未来一到二年低端手机产品将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大众消费品,国产品牌尽管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明显,但如果能垄断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无疑将会大大增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