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下降但增长潜力巨大

2009-03-02 10:53 来源:生意社

2008年11月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三个月出口分别下降4.8%、8.2%和20.9%,为20多年来所未有过。占中国进出口贸易半壁江山的“拳头产品”遭遇巨大冲击。

海关统计显示,2009年1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753.4亿美元,同比下降28.4%,其中出口491.4亿美元,下降20.9%,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54.3%。而2008年全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亿美元,增长117.3%,占全国外贸57.6%,对外贸增长贡献率为57%。

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大幅下滑与春节假期因素有关,机电产品尤其是IT产品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一般商品,说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买家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后,消费信心和购买力遭受重创。而与此同时,中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的难度也在加大。

商务部预计,2009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将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机电产品的外需急剧萎缩,但这类产品仍是中国最具增长潜力的商品。由于中国原本生产的大部分都是低端产品,刚性需求比较大,因此与日本、韩国等地生产的高端机电产品相比,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尤其目前国内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为许多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

据世贸组织统计,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在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占有份额稳步提高,出口规模下降但市场份额不降反升,表明中国机电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此外,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对中国机电产品仍有较大需求,其中对中国的电力设备、通信设备、交通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成套设备需求巨大。

物美价廉的产品在消费紧缩的情况下更容易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不同企业由于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业链条长短以及自身研发、制造、营销能力不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承受风险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目前,从事加工制造低端环节的“车间型”企业受到冲击最大,其次是研发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制造型企业,而具有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和初步建立起国际营销网络的营销型企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

从外贸发展的长远来看,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实现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