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售后服务不完善影响消费信心提振

2010-03-16 09:09 来源:通信信息报杜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点,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

今年3·15的主题确定为“消费与服务”,实际上是去年中消协年主题“消费与发展”的延伸。今年发布的年主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国家政策拉动内需这个问题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消费,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再有就是服务的质量,希望市场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何为服务?这里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服务广大消费者;二是服务经济发展;三是服务社会和谐。说到底,中消协确立“消费与服务”年度主题的主要依据就是关注民生,服务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对产品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消费领域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生活中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问题比比皆是,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数码产品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售后服务的问题。网购货不对板、家电售后服务遭遇商家“耍太极”故意拖延……消费者不知不觉中遭遇各种消费陷阱或者“潜规则”。

消费电子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周明秘书长表示,目前我国的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问题颇多,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权益损害,也影响了消费电子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一些企业对消费者售后问题态度冷漠。因为企业大,品牌响,产品不愁销路,对用户的服务较差。

此外,我国消费电子售后服务还主要存在着退市后的产品售后服务问题、产品快速更新换代带来的售后问题、维修收费标准不透明、售后服务资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消费者对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上,“消费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维修现状恶劣,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也将影响消费电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但是,与之相比的现状是,世界发达国家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已进入现代化,而我国还停留在传统的厂家服务、个体服务的落后模式。售后服务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天花板”。

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在消费者面前,谁能创立完善的售后服务,谁就掌握了市场。完善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做好消费维权工作,改善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切实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核心则是保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使其敢于消费、乐于消费。而消费者信心的提振,对促进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消费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扩大内需,就要扩大有效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只有尊重和保护消费者,才能充分释放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就此而言,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是在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人人都是消费者,人人都要消费,人人都要遇到消费问题,人人都有消费维权的责任。只要坚持原则,那么售后服务工作就可以做到位。售后服务工作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扩大内需,经济发展也是有力的助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