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上游 长虹或解中国彩电业“屏殇”之困

2011-01-04 14:45 来源: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周刊

随风飘舞的蝴蝶,其美丽灿烂的生命是在艰辛的蜕变中得以延续和升华的。然而,曾经一度辉煌的中国彩电业在从CRT向平板电视时代的转型过程中,大部分厂家却面临着缺乏上游面板(显示屏)的尴尬和蜕变的烦恼。

从近期中国彩电业上市公司的第三季度财报中可以看出,由于押宝于液晶电视市场,2010年1-9月份中国大部分彩电企业在缺失上游液晶面板的苦恼中遭遇了重创,营业收入和

净利润明显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不过,全面量产等离子面板的长虹(600839.SH)犹如寒冬中的腊梅般傲然挺立,迎雪绽放。根据长虹201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长虹2010年1-9月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稳定增长。

“之所以长虹能够在在与外资品牌激烈对抗中掌握了主动性,取得销售佳绩,是因为其拥有上游等离子面板核心技术,形成了屏机一体化竞争优势。”家电业权威专家罗清启表示,坚持自主创新、追求核心技术和强调差异化竞争的长虹,已经俨然成为中国彩电业蜕变过程中的标杆企业。

等离子面板使得长虹成为行业标杆

像长虹这样通过自主创新来布局面板产业的中国彩电企业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国产品牌因为缺失上游面板资源,导致其经营业绩在2010年遭受到了外资品牌巨大的冲击。

2010年11月16日,创维(0751.HK)发布盈利预警称,创维2010/11财年上半年(2010年4月1日至9月30日)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显著减少,这为中国彩电业本已阴云密布的天空又带来了一声炸雷。在此之前,随着中国彩电行业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的相继出炉,不少彩电企业经历业绩亏损、净利润下滑、毛利率大跌等无情现实的状况暴露无遗。例如,TCL多媒体(1070.HK)2010年前三季度亏损9.91亿港元,康佳(000016.SZ)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2.63%,厦华(600870.SH)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35.22%。

某位产业经济观察家认为,这种残酷现状折射出中国彩电行业遭遇的愈发严峻的竞争压力。外资品牌依靠上游液晶面板资源优势,大幅降价抢占市场,国产品牌被迫跟进,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缺失面板”仍然是大多数中国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领域最致命的弱点,也是外资品牌动辄挟制它们的不二法宝。

而拥有上游等离子面板资源的长虹,则在与外资品牌较劲的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中怡康零售监测数据显示,长虹在2010年第三季度的等离子电视零售额同比增长25.6%

中国彩电业的转型之旅在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的带动下已经开始。京东方TCL集团等企业正在建设中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似乎也给中国彩电行业的明天带来了希望。

“液晶面板生产线,其实并不适合中国本土彩电企业。”罗清启分析道,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领域,作为后来者的中国本土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专利、建设资金和优秀人才等方面相对缺乏,可发展和创新空间较小,随时都会在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竞争中遭遇技术封锁、专利壁垒与专利诉讼风险,从而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这为中国大陆正在建设中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前景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而在等离子面板领域,长虹通过控股韩国等离子鼻祖ORIONPDP公司,大量培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推动自主创新,建立起包括基础技术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艺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在内的一整套技术研发体系。目前长虹已经拥有600多项关于等离子面板的专利,其中多项专利属于基础核心专利。

罗清启认为,长虹的等离子面板工厂所具有的发展和创新空间比液晶明显大,并且不存在专利风险。长虹通过量产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在中国彩电业升级转型的蜕变过程中树立起了标杆形象。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祖恺认为等离子面板更加适合中国国情,他表示:“深感我国发展平板显示,应该选择PDP(等离子)优先于TFT-LCD(液晶)。我国发展等离子则有人才优势,而且风险远小于投资额更为巨大的液晶屏生产线。”

在近日举行的第12届高交会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焦点,而长虹新型等离子面板则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非常看好长虹的等离子面板项目前景,她认为,长虹依托自身技术实力,推进以等离子面板为核心的等离子显示产业集群,力求通过实现原材料国产化、工艺设备国产化和基础技术研究本土化,建成完善的等离子显示产业链,这将为中国彩电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持,并给国产彩电企业进军上游的努力打了一剂强心针。

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介绍道,从市场对大屏幕需求角度,长虹通过自主造屏改变受困屏资源,从而取得市场竞争的成本优势和产品定义权。2010年年初长虹等离子面板工厂全面量产之后,实现屏机一体化生产的长虹等离子电视的产品毛利率同比去年明显上升。在长虹的强力带动下,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总销量也得到了明显增长。

等离子面板战略意义堪比“大飞机”

全球彩电业竞争的最关键环节就是面板,面板对于中国电子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表示,决定电子行业水平的核心有两个,一个是半导体,一个是显示屏,长虹结束了中国“缺屏少芯”时代。

2004年7月,刚刚出任长虹董事长的赵勇就抛出了“三坐标”的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在上游核心部件领域延伸是“三坐标”中最重的一轴,当时赵勇曾喊出“如果长虹不能掌握上游核心部件,还不如不做彩电”,这显示出长虹在上游部件领域突破的决心。

长虹进军上游的冲动,与当时中国彩电行业在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中全面被动的局面有关。

从2004年平板电视快速取代传统CRT电视开始,曾经称雄全球CRT电视的中国彩电行业在与日韩同行的全球性竞争日益被边缘化。日韩同行依靠对上游面板资源的垄断获取超额利润,而缺芯少屏的中国的彩电企业则只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附加值最低的末端组装制造环节,而且在市场竞争中经常遭遇面板缺货的威胁。

为了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从2006年曲线收购韩国等离子厂商ORION,长虹在等离子面板领域迈出了进军上游的第一步,而2007年4月28日总投资60亿元的虹欧等离子面板项目正式在绵阳经开区长虹工业园开工建设,这意味着长虹成为国内彩电企业中首家进军上游的企业。

在近三年时间内先后经历了项目建设启动、主体厂房封顶、设备及线体建设、批量试产、爬坡量产等重要阶段之后,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终于在2010年年初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品良品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月平均超过80%以上,并于2010年1月21日在绵阳正式实现全面量产。

对于此前因为“缺芯少屏”而在平板电视全球竞争中处于被动的中国彩电产业来说,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的量产显然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正是看到长虹在等离子电视的成功布局,除了从日立引进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安徽鑫昊外,国内更多的企业开始加入等离子产业中来。因为看到等离子产业链率先实现本土化,南京金视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新亚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东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绵阳艾萨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表现出对等离子产业的信心。

罗清启认为,长虹的虹欧等离子工厂一期工程在全面量产后达到了预期的216万片/年的设计产能,这意味着长虹在经过努力后完全掌握了八面取等离子量产技术,并建立国内首条42寸以上平板电视面板生产线,从而拥有了中国首个完整平板产业链。

大飞机与等离子面板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产业,但是其战略性质却存在相似之处:两者都属于国家的战略产业或关键产业,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罗清启认为,大飞机项目对发展我国的自主飞机制造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等离子面板对于我国彩电产业自主研发核心部件也具有开创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等离子面板就是彩电领域的“大飞机”。

在2010年新兴起来的3D电视领域,长虹拥有的等离子技术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等离子面板自发光的原理使得电视图像的色域更广,色彩更真实自然,刷新率更高,细节层次和景深更强,这些特性使得等离子电视在3D领域比液晶电视具有先天的技术优越性和明显成本优势。从权威市场调研公司奥维的数据可知,长虹已经成为中国3D电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彩电企业。

据悉,长虹即将启动3D电视扩能上量部署,计划在2011年上半年建成全球最大的3D电视生产研发基地。3D产业为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带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随着3D影像产业的蓬勃发展,全球等离子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为满足等离子电视市场的强劲需求,松下宣布将位于上海的等离子面板工厂产能提高约4倍,从目前的月产2.5万块增至12万块,计划2012年4月完全实现。2010年8月,松下在上海发布系列3D等离子电视新品。三星亦加大对新型等离子电视的研发力度,并推出系列3D等离子电视,等离子电视成为3D影像的理想载体。

长虹因其在中国等离子产业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和在国际等离子行业的重要地位,受到国际同行和专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长虹通过产业布局,已经拥有以虹欧公司为主体的家用等离子显示技术,以及以位于韩国龟尾的ORIONPDP公司为主体的商用等离子M-PDP显示技术,同时掌握了3D等离子显示技术,以长虹为龙头的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罗清启认为,3D电视问世对于等离子阵营来说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当等离子电视行业借3D电视将产销量迅速提升之后,就会大幅度增加对等离子面板的需求,届时等离子面板的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就会更加增强自身在平板电视产业链竞争中的优势。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将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关注重点。成为中国彩电业标杆的长虹,正在开动着等离子面板这座“大飞机”,迅速搭建自主技术标准体系,引领中国彩电工业在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天空中翱翔,从而获得全球彩电产业链及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