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产业惊现寒冬 全球被“包抄”

2013-12-19 10:46 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曾支撑着日本出口的家电、电子零部件等电子产业预计将在2013年首次陷入贸易逆差。相关产业今年1月至9月的贸易逆差约为8000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则是约2200亿日元。随着日本不断将生产转移到海外,加上日元贬值,使得出口低迷,而智能手机等产品的进口却在增加。电子产业和汽车一直支撑着日本的出口,但今后面向日本国内的大规模投资将很难预期,因此贸易逆差的局面有可能持续。

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和日本电机工业会(JEMA)统计,电视机冰箱家电产品与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加到一起,日本整个电子产业的贸易收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达到9万亿日元的顺差。然而,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开始,经过“失落的20年”后,顺差大幅减少。2012年,这一贸易收支勉强维持了近400亿日元的顺差,但在今年的统计中,预计将出现自1991年有可比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逆差。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20年间,受IT(信息技术)泡沫等的影响,日本电子产业的出口虽然也曾出现过一度增长,但自雷曼危机的2008年以后,电子企业的生产正式开始向海外转移,出口额出现了大幅减少。

曾是日本电子产业火车头的电视机在今年1月至9月出现了1100亿日元的贸易逆差。松下在日本国内销售的产品大多从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尽管在日本市面上品牌仍以日本厂商的为主,但产品本身生产基本都在海外进行。

在1991年的日本电视机市场上近八成是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但到了2012年,在市场规模640万台的平板电视机市场上,进口产品已占到620万台。

智能手机进口的剧增也带来了较大影响。根据日本信息通信网络产业协会(CIAJ)的统计,在智能手机尚未全面普及的2008年,手机的贸易逆差约2000亿日元,到2012年扩大到将近1.2万亿日元。今年截止到9月份已经超过了1万亿日元。索尼今年3月从日本国内市场退出智能手机生产等因素,预计逆差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优势的电子零部件也难以填补缺口日本企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零部件和器件”今年1月至9月的贸易顺差为2.21万亿日元,同比减少了5%。日本六大厂商7月至9月接到的订单按季度统计创下历史新高,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增产部分生产大都依赖于海外,弥补不了家电产品等出口减少的部分。

国内生产减少还对日本就业带来不利影响。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电机电器整机厂商在日本国内的员工数量(包括临时工)截止到2010年度为29.8万人,比1995年度减少了30%。而同一时期汽车厂商员工只减少了10%,两者形成明显反差。

尽管整机厂商不断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但由于韩国企业的崛起等,仍有不少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经营收支亏损明显。今后如何发挥出精细化技术等优势,在可穿戴终端等新型业务的产品和零件领域站稳脚跟将成为日本各企业面临的课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