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南海牛企让米饭跳舞 小米也用他们的技术

2017-10-25 09:59 来源:慧聪家电网

9月27日,在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奥通航”)的佛山南海总部,一楼11间会议室一如往常的爆满。

刚结束一场会谈的常务副总经理、董事顾斌快速穿过走廊,与等候在另一间会议室的日本象印公司代表握手、寒暄,会谈再度开始。“我们每天都在跟全球五十强企业做生意。”顾斌说。

小家电是德奥通航“一体两翼、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公司主营业务之一。

24年的技术沉淀,让其小家电品牌“伊立浦”有厨房小家电领域的“爱因斯坦”之称,与东芝日立、虎牌、象印等全球家电行业前50强企业建立有技术合作,且为后者提供ODM服务。

第122届广交会上,伊立浦对其最新产品进行了展示。

伊立浦是IH技术(即电磁加热技术)的最早引进者。目前压力IH互联网电饭煲年销售量居中国第一。它已获得45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是商用电磁厨具产品国家新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达11项之多。

“我们打造的是技术品牌而非消费品牌,相比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我们更看重伊立浦在供应链上的位置。”顾斌说,伊立浦专注厨房小家电领域,出口业务占据其近九成份额。

东芝、日立、虎牌、象印等日本品牌高端电饭煲均由该企业研发并生产。在国内,小米科技发布的第一款压力IH电饭煲采用的是伊立浦的技术。

破解让“米饭跳舞”的技术

伊立浦的第一张国外订单来自日本的三洋。在1998年,单凭日本开发人员对产品设计功能特点的口头描述,伊立浦研制出了合乎其“想象”的小型电脑电饭煲,并在两年后创下两个单品返销日本的纪录。

三洋是“元祖”调压技术的专利拥有者,这种技术可以让锅内不同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沸腾,从而让“米饭跳舞”。在几乎没有任何技术指导的背景下,伊立浦破解了这项技术,生产出了“跳舞”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家电市场,过去20多年里,中国企业与日本等外资企业相比,原创性技术能力的普遍缺失是最大的软肋,核心技术大量掌握在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手中。

“伊立浦”的科研人员正就产品的改进进行商讨。

今天,这种状况已经发生改变。日本白电产业整体逐渐退出家庭消费市场,而中国企业则完成了从过去的技术模仿、跟随,到弯道超车、自主创新领跑的一系列蝶变,伊立浦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其小家电板块所在的南海工厂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电饭煲、电烤炉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品类涵盖智能电饭煲、电烤炉等七个品类,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地区,并拿下了多个“唯一”。

比如,伊立浦是三洋小规格电脑电饭煲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合作者,是日本东芝电饭煲、电磁炉、电煎板、电热水瓶等合作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合作伙伴。包括日本象印唯一一款放在国外生产的IH电饭煲正是由伊立浦所研制。

200人工程师团队 研发自动打饭机风靡高校

当今厨电市场风云变幻,白热化的竞争步步紧逼,为了占领技术高地,伊立浦一直重视其创新研发力量的建设。其2000人规模的生产基地背后,隐藏着一支由200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每年的科研投入经费在销售收入的占比达到5%-8%。单是专注电饭煲新技术研发的工程师,便达到100人。

“我们要进军工业4.0,研发中国第一条智能化电饭煲生产线。”顾斌透露,伊立浦目前已集合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数百位专家、技术人员,“不惜重本,加紧研发”。

而企业近几年一系列的智能化转型动向,则隐含了企业决心。

只需刷卡或者手机扫码支付,就能自动打饭,全程仅需2.5秒,还不需要自己拿饭盘。这是伊立浦2014年自主研发的产品——一个双开门冰箱大小的自动打饭机。从华南理工大学食堂开始试水,短短三年间,一股“打饭神器”旋风便席卷国内大江南北的数百家高校、院所。

华工自动打饭机

去年,小米科技发布了第一款压力IH电饭煲,采用的正是伊立浦的锅胆技术。如今,来自德奥通航的统计数据称,其压力IH互联网电饭煲年销售量已到达15万台,在中国市场中排名第一。

小米科技发布了第一款压力IH电饭煲

持续不断的跨界创新,正让伊立浦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统计数据显示,德奥通航在小家电业务板块去年销售收入达到6.83亿元,今年这项数值或将突破8亿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