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 大考还在后头

2019-06-26 09:55 来源:财经网王晗玉

刚刚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0%股份的苏宁,终于与阿里、腾讯一起,在电商线下场架起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如这桩姗姗来迟的交易,苏宁这次也是踩着周末的尾巴发布了公告。

尽管家大业大,电器起家的苏宁却总是在诸多动作上“慢半拍”。

早在年初苏宁收购万达广场之前,阿里已经在2014年持股了银泰商业,随后京东与沃尔玛的牵手、腾讯对永辉的持股也均早于苏宁与家乐福,此外更不消说苏宁与时尚内容行业的融合,在3月份搭上《瑞丽》之前,章泽天早已去时装周看过好几场秀,马云也已在自家直播中买上了口红。

因此尽管后来者苏宁此番是拿下了世界第二大连锁超市的国内经营权,挑战仍在后面。管理层的整合优化、销售品牌及品类的重新分配都将成为分值高又极复杂的选择题。而且这场大考还不仅存在于苏宁和家乐福之间,传统的百货商超业态和整个零售行业也将在这次交易中直面一场考核。

苏宁公告未说的内容

细数阿里收购过的联华、三江、新华都,基本都为区域性零售企业,而京东虽与沃尔玛达成过战略合作,股权方面也只是收购了沃尔玛旗下的1号店,对比而言,苏宁对家乐福的收购可算得上是全面而彻底了。

关于苏宁因此将获得的优势利好,从企业公告到各大报道已经分析得十分详尽。交易审核通过后,苏宁或将在品类扩充、仓储配送、会员激活、城市布局等诸多方面获得高效提升,固然蕴藏无限机遇,不过这步棋是否由苏宁独立完成,在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看来,还值得探讨。

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阿里旗下淘宝与苏宁电器并列为集团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张近东相差不到1%,并且阿里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线下连锁商超的股权收购经验,不能排除这桩交易背后有阿里助推。

当然,无论如何目前的苏宁都已成为一个大型零售集团,囊括家电、百货、体育、文创等各类产品,也涵盖线上、苏宁门店、家乐福超市等多个渠道,如何进行销售品类与品牌的重新分配以更高效地锁定用户,关乎这笔48亿元的买卖能否物有所值。

张剑锋提出了一个猜想,他认为未来苏宁很有可能将所有家电产品做一次内部整合。以家电为例,家乐福超市内本身就有家电、数码产品,收购完成后,目前苏宁中心店内的所有中低端、标准化、功能性产品有可能全部被转移到家乐福卖场中去,以配合超市卖场的定位和用户偏好。而更新后的苏宁中心店,将只销售高端、智能、个性化产品,用于演示与体验,节省运营成本。

不过如此一来,诸多品牌制造商正在进行的线下布局则会受到冲击,其当前已有的旗舰店、社区店或也将重新面临调整。

此外,收购后相应管理层、经营思路的调整及优化也是一大挑战。张剑锋提到,按照苏宁智慧零售的方案确定高管人员、制定经营思路,这其中有太多选择需要做,家乐福并不是买回来就万事大吉了。

尽管当前公告中对于后续治理透露的只有人事选拔任命等程序性事项,不过张剑锋预计苏宁或许已经有一套完整方案,只不过没有通过公告传递更多信号。

而公告中没说的,才是苏宁以后重点要做的。

对于收购后销售品类与人事的调整,财经网曾联系苏宁品牌部门了解后续计划,但截至发稿前对方尚未回应。

家乐福的去与留

虽然苏宁一纸公告并未透露过多消息,不过家乐福的财务状况清晰可见。

2017年以来,家乐福中国已连续两年经营亏损。2018年,家乐福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27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8亿元,2017年该两项指标分别为-13.37亿元和-10.99亿元。

以这份业绩收尾,家乐福颇有些黯淡离场的意味。不过张剑锋也指出过去20年里,家乐福赶上超市红利期,收割得也差不多了,如今单一运营模式受到电商冲击,留下“20%”与苏宁一道搭建智慧零售场景,剩下“80%”转而进攻其他新兴市场,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那么留下的这“20%”有多大价值?

3000万会员、210家综合超市、6个仓储配送中心、进驻51座城市,这是苏宁公告中公开提到的,且这些门店具有明显的位置优势,基本都位于客流量较大的商圈,收购后苏宁可一举获得大量优质的物业。

而对于家乐福自身,首先苏宁承诺的交割日一次性支付48亿元现金将直接进入家乐福集团现金流,其次苏宁还将为家乐福中国的日常运营提供股东贷款。既有昔日用户、区位基础作底牌,又有“金主”提供资金支持,依此来看,即便近年失势,留守的家乐福也不是没有翻身的可能。

此外公告中未提及的是,这些门店也会让苏宁的Logo无处不在。张剑锋认为出镜率高的Logo会加深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更进一步甚至会演变为消费习惯,在有购物需求时自动联想到某家品牌。

这一潜在可能性也正是令众多超市卖场焦虑且必须直面的。

大卖场们直面大考

苏宁收购家乐福消息一出后,诸多关注点聚焦在了阿里、腾讯、苏宁三巨头的新一轮较量上,不过张剑锋表示,各家电商的洗牌一直在进行,不会因为一桩交易改变格局,真正遭受冲击更猛的是广大传统卖场,当前趋势下其转型迫在眉睫。

传统百货商超业态的生存处境已越来越艰难,家电品类已然被苏宁、国美等巨头瓜分,日用、生鲜等品类又被近年来陆续推出的新物种取代,并且还包配送,而尴尬的是这些商超本身还多为区域性连锁,品牌认知度较低,可以想见苏宁与家乐福完成整合后,其客流将进一步被稀释。

因此在如今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下,这些地方大卖场该思考的是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促成并分享线上线下间的相互引流。

只不过等着转型的老百货有很多,电商巨头就只有几个,比起想办法抵抗互联网化的家乐福,如何体面地“傍”上一个电商巨头更值得它们焦虑。(来源:财经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