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品牌有竞标意向 飞利浦家电业务成“香饽饽”

2020-12-21 10:26 来源:家电网

近日,有媒体透露,飞利浦家电业务的第一轮竞标将在圣诞节前进行。飞利浦方面表示,尽管有较多竞标者的兴趣,但飞利浦“仍将保持开放的心态“,”仍不排除对该资产进行IPO的可能性“。据悉,表示竞购意向的中国家电品牌包括格力九阳美的海尔等。

今年年初,飞利浦就已经表示要退出家电行业,并选择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集团来负责出售其家电业务,售价可能超过30亿美元(约合209亿元人民币)。有观点认为,以飞利浦在国内市场的布局与状况,飞利浦在家电领域影响甚微。那么,为什么如今“影响甚微”的飞利浦家电却成了众品牌关注的“香饽饽”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飞利浦与壳牌石油公司、联合利华公司并称荷兰的三大超级企业。这其中,壳牌与联合利华是荷兰与英国资本合资的公司,飞利浦公司则是百分之百的由荷兰资本所构成,是荷兰本土生长起来的“巨无霸”:上世纪80年代,飞利浦公司一年营业额已逾四十五亿美元,拥有36万从业员工。员工中,包括在海外百数十家子公司的人员。

在2000年左右,飞利浦公司年营业额达400亿美元,拥有十万项技术专利以及世界上最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架构。曾经,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汽车使用过飞利浦的照明设备,世界上每7台电视机就有一台使用的是飞利浦彩色显像管,世界上有30%的办公室、65%的主要机场、55%的足球场和30%的医院采用了飞利浦照明产品。

然而,随着家电技术达到瓶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水平后来居上,飞利浦的家电业务陷入停滞阶段:年报数据显示,飞利浦小家电业务2015年-2019财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亿、24亿、23亿、22亿、23亿欧元。

而在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家电行业遭遇巨大冲击,飞利浦盈利状况更是下滑严重。据财报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飞利浦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62亿欧元大幅下跌至3900万欧元;来自持续运营业务的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71亿欧元降至4200万欧元。

虽然飞利浦的家电业务已经是“日薄西山”,但是其多年的经营下也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根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飞利浦在食品加工电器、小型烹饪电器、吸尘器的全球零售量份额分别为5%、3%、4%,在全球市场排名数一数二的有空气炸锅和电熨斗两大明星单品。虽然市场份额体量较小,但是在当下“寸土必争”的家电市场已经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同时,飞利浦家电在欧洲、北美、亚太等主要区域都有布局,且涉及品类繁多,这些渠道资源将成为后继者打开当地市场不可多得的利器。

群雄逐鹿

虽然飞利浦家电业务十分诱人,但是其庞大的收购价格也为竞标人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如今表示有收购意向的,无一不是中国家电行业中一线的品牌。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在网传中表露出收购意向的格力,九阳,美的,海尔四家中,格力和九阳应该是有着较为强烈的收购意向。对于格力而言,飞利浦的家电业务涉及领域较广,能够加速其在多元化发展上的布局。由于对空调业务依赖过重,格力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8.21%,利润收入更是下滑过半。这也倒逼格力要开始寻求突破口。

而对于九阳而言,收购飞利浦的小家电业务,也是对自身的极大补充。但是从九阳自身营收来看,收购飞利浦会有相当大的压力。因为九阳2019年的营收仅93亿元,而飞利浦开出的约209亿元人民币则无异于“天价”。但是考虑到飞利浦的品牌价值和国外市场的销售渠道相比起九阳自己收购的美国小家电公司Shark Ninja几乎是不可同日而语,想必成功收购飞利浦将能推动九阳向国际化、多元化转型升级迈出一大步。

对于另外两家美的和海尔而言,一位自身小家电业务强劲,收购飞利浦无异于是如虎添翼;一位则是跨国收购经验丰富,收购飞利浦也能促进其多元化布局进一步发展。

功成身退

对于飞利浦而言,出售家电业务也算是“物尽其用”:与照明、能源等业务相比,家电业务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成长空间都相对缺乏,以高价卖出不仅可以补贴自身资金链,同时也能“轻装上阵”发展其他高利润业务。过去数年间,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先后放弃了手机彩电音响等多个消费电子业务的自主经营。从剥离黑电、影音及照明业务,到并购医疗相关资产,飞利浦的发展重点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有向医疗健康业务转型的苗头。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医疗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飞利浦选择将目光放在利润率更高、前景更广阔的医疗保健板块不足为奇。

只是,对于后继者而言,飞利浦家电业务是稀缺的直接参与全球小家电竞争的跳板,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和后续整合经营的挑战,只有战略上准备好长期深耕小家电市场,并且有信心在产品和管理上为飞利浦家电业务赋能的企业才有可能Hold住。

行业专家表示,飞利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全球布局的品牌和渠道,收购飞利浦家电业务是壮大小家电业务规模,成为全球小家电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捷径。但也要考虑到此次计划出售的厨房电器、咖啡机、衣物护理电器和家居生活电器等业务,从目前的销售趋势来看在全球市场的竞争都很激烈,并不是蓝海市场,收购者要做好应对短期无法盈利的心理预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