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多家电经营者最缺少的东西

2023-03-10 15:22 来源:家电圈华辛

今年,家电市场的众多经营者们,到底最缺什么?很多企业和商家肯定会说,缺少市场订单、缺少用户购买力,缺乏消费更新换代需求。但是,家电圈认为,当前众多家电经营者们,最缺的其实是商业伙伴的认同和市场用户的信任。

过去,家电厂商总是“缺什么、补什么”。现在,很多家电厂商猛然发现,“缺什么补什么”的一套逻辑没啥用了。比如说,缺客户订单,政策资源套不来了;缺用户消费购买力,低价促销抢不到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家电市场真的不好了,还是家电消费没有了,或是家电对手们都变得更为强大了?家电圈认为,这些是因素,但不是核心。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在家电产业这个新旧时代快速更迭、多变、换道之际,来自客户的认同和用户的信任等两大主力缺失,才是众多家电经营者们最缺的,也是造成当前市场经营局面困难的元凶。

用户信任很珍贵,却常常不被企业重视

今年初以来,全国多地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消费者对于国美电器的投诉,核心原因就是“去年买家电在国美交了钱,现在既提不到货,又退不了款”。很多国美电器的门店对此就是一个“拖字诀”,就是不解决问题。

自去年以来,随着国美电器经营危机,特别是资金链紧张导致上游的家电品牌商供货不足,但国美电器各个门店为了抢客户、争取现金流,对很多家电产品采取预售。同时,一些用户因为家庭装修原因当时没有“及时提货”,导致如今却遭遇了没货可提的尴尬。

这一事件中最值得家电厂商记住的,家电圈认为,就是用户对于品牌企业、品牌商家的信任感,是依靠过去几十年的诚信经营建立起来的,过程异常艰难、周期持续漫长,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国美作为曾经的家电线下品牌零售商,在全国各地还是存在很多老用户,虽然市场经营遭遇了持续冲击,但很多用户选购家电时还会去国美门店,相信国美的实力。但是,在经过这一轮的“用户付了款提不到货又拿不到钱”折腾之后,国美在一大批老用户心目中的口碑和印象,一定会以“圈层裂变”方式下滑。后期,即使国美利用品牌口碑选择开放加盟的方式招商引流,相关门店的生意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家电经营者来说,来自用户的信任感建立,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一旦因为一件件小事伤害了大量信任企业的老用户认同,最终可能就是一年半载导致企业生意的萧条。

最近10多年来,在家电行业,众多经营者们对于用户信任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知,总是感觉无所谓。但是,一旦身边的同行们发生一些伤害、透支用户信任的事件后才会明白:只有获得来自用户持续的信任,才能拥有经营用户的基础,才能实现从单品调结构的精品化、品质化,向套系方案的场景化、全屋化升级基础,才能实现品牌对于老用户的复购率提升等。

这些年来,价格促销只是家电企业寻找用户的“入门手段”,更多的压力是,在找到用户、抓住用户之后,如何捕获用户的芳心,这才是“晋级手段”。因为,只有获得用户信任,即使是短期用户没有需求,或者需求受困,未来的需求还是长期存在的。

客户认同很艰难,却经常被企业乱折腾

最近格力电器山东代理商段秀峰“回归”再度受到媒体的关注。一是,段秀峰在离开格力空调3年后,中间还相继成为美的、奥克斯的区域代理商,于去年低调回归格力,再度成为格力电器山东两大代理商之一;二是,去年格力电器河北代理商徐自发与格力分手,并投资运营飞利浦空调的事情,引发外界关注。当时,段秀峰则悄然回归重新成为格力山东代理商,“一进一退”引发热议。

近日段秀峰为了格力“红四月”活动预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回应当时退出格力山东的原因:2019年家电业处在一个困难阶段,当年双11活动中在经销商库存上与总部产生较大分歧,加之与总部派来山东解决问题的人沟通不顺畅,意见难以达成一致,激化矛盾后选择了与格力分手。

在段秀峰执掌格力山东市场的近20年,自2005年后格力在山东空调市场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一度占据50%的市场份额,拉开与竞品差不多近一倍的差距。但是,最近三年来,格力在山东空调市场份额下滑,失去霸主地位,而且与竞品差距越拉越大。段秀峰在受到董明珠一番话触动后选择重返山东格力,并表态2023年格力空调在山东市场有望实现60个亿目标,有望重返第一。

格力河北、山东代理商在过去几年的动荡,打破了原有的合作惯性,导致格力空调在当地市场上出现了明确的经营业绩下行。无论是徐自发投资飞利浦空调,还是段秀峰当年离开后成为美的等品牌代理商,本质上就是家电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产生了不认同感,已经无法与企业在“共创共赢”道路上走下去了。

这件事情对于格力来说,是教训,对于其它企业来说,更是警示。就是在家电企业谋求顺应时代大潮变革时,如何获得来自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认同,非常关键。一方面,企业的伙伴,是企业发展、转型的最关键力量,没有他们的参与、支持和推动,家电企业就是“独木难支”。另一方面,对于多年合作伙伴,不能简单粗暴地业绩考核,还需要在法之外有情与理的打动与感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