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热闹消费不火,这个家电困局怎么破?

2023-04-10 10:31 来源:家电圈贺扬

进入2023年以来,家电厂商们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一个:市场很热闹,消费却不火。这是为什么?怎么解决?有没有好办法?

一线市场的热闹,并没有转化成为消费者的购买力。很多家电厂商期待中的2023年消费反弹景象,并没有出现。

进入2023年以来,不少家电厂商内心再度“凉凉”的根源,就是企业一直在折腾、商家一直很努力,但终端市场上的消费者就是“不买账”,终端市场的家电零售量上不去,家电厂商之间渠道出货量再怎么增长,也只是“昙花一现”。

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对于众多厂商而言,又如何解决?难道只有躺平、等待一条路,还是继续折腾、直到动弹不了?家电圈认为,现阶段真的没有更好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问题早就出现,原因却很多

今年以来的家电消费市场局面、走势,其实早就在一些厂商的预料之中。不只是简单的低迷和疲软,而是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周期。

如果说,过去3年很多厂商的生意难做、日子难过,还有一个“疫情因素”。那么,今年以来的市场难搞,在不少厂商眼中,似乎则是“不应该”、“没道理”。

不过,在家电圈看来,今年以来一线市场的走势不妙、消费不火、零售市场继续低迷,因素其实并不少,很多问题并不是厂商不努力。

一是,主力消费群体的家电需求,已经相对饱和,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反弹、大涨和异动。作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家电,除了少数小家电可能更新周期快(但也面临闲置期长等问题),大部分家电普遍周期高达8年、10年甚至更长。在这种状态下,因为价格实在便宜,或者技术差异化卖点非常突出,就更新家电的家庭,概率越来越小了。

二是,拉动家电更新消费、增长消费的外部力量消失了。过去的拉力房地产市场受到调控,今年以来虽然有所恢复,但折射到家电等配套产品,周期明显滞后至少3到6个月。所以很多家庭今年购买家电,就是刚需:一是家里的家电换了,必须换新的;二是家里装修或者买了新房,必须要添置。

三是,经历了过去3年的社会面“黑天鹅”事件冲击,以及全球性的经济波动不安,甚至工作不稳、家庭收入减少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和叠加后,整个家电产业赖以发展的消费市场,整体瘫软已是定局,恢复更不是一句话的事情,需要很长时间。

这种局面下,很多家电人还在希望并憧憬,如何拯救市场,如何刺激消费,如何推动家电消费的规模化反弹。家电圈认为:有这种想法的家电厂商,典型的就是思路还没有转变过来。还认为家电产业存在很大的向上发展、增长空间,却忽视了中国家庭的家电保有量趋于饱和,发展从增长转向不涨、下跌。

解决方法不多,就是厂商的洗牌

直到现在,不少家电企业和商家,还在期待,接下来的消费市场会强劲反弹,并上演一轮消费的热潮。甚至不少商家还寻找,到底有什么手段可以快速撬动消费的大涨,激活用户的需求。

对此,家电圈认为,今年以来刺激家电消费市场反弹的手段并不多,甚至没啥用。家电消费反弹,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伪命题”。因为,一些厂商心中想要的、期待的消费市场,与现实的家电消费市场,其实是两个概念。

第一,家电消费市场,如今并不是需求没有了、消失了,只是没有3年前、5年前那么旺盛了。所以,现在不少厂商期待的消费市场反弹,与现实的消费需求常态化,是两码事。厂商调整心态,比盲目地投入低价抢市场,更重要。

第二,进入成熟期的家电消费市场,不会火爆了,但会一直持续存在,而且需求一些会相对稳定中发展、裂变。所以,今年开始家电厂商抢市场拼的不是速度、低价,而是实力、产品、品牌等综合因素。

第三,下一阶段的家电市场,不会反弹,不会火爆,只是厂商之间的争夺会激烈、会白热化。因为,家电市场就是一个存量盘中“抢蛋糕”:你多他就少,你强他就弱,你向上他就会退后。

所以,家电市场现在这样局面,不是不正常,而是会一直存在,一直出现,一直滚动下去。下一步家电市场拼什么?拿什么手段抢夺?答案已经很清楚:就是拿常识参与竞争,拿实力主导格局,拿耐力战胜速度,拿平台战胜对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