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零售业上马备战外资"冲击波"

2004-12-10 14:21 来源:新京报赵谨

中外零售巨头开店高潮到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即将出台规范市场秩序 零售业入世“三开放”

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实现“三开放”:股权比例无限制;开店数量无限制;开店区域无限制。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零售业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在外资零售业的准入方面,将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各种类型的企业都会蜂拥而至。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不同业态由于特点不同、市场成熟度不同,竞争激烈程度与受到冲击的程度也将有所差异。因此,在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之前,看清行业存在问题、预备御敌之策十分重要,而一些本土零售企业已经按照自己探索出的有效路径上马迎战。

「大卖场」

立足区域,辐射二级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乐福、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将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大卖场”带入国内。经过近10年的发展,大卖场已成为中国零售企业的主营业态,但外资零售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先亏损抢占市场的战略,在大卖场领域已经坐定了半壁以上的江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裴亮直言,目前看来,零售业开放后,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大卖场。这也已成为业界共识。

虽然如此,本土零售企业仍普遍看好大卖场的发展前景。理由是:类似于家电、家居建材超市这种专业性超市,他们销售的商品基本是价格相对较高的耐用品;而大卖场销售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速消费品,所以大卖场的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面对外资巨头的挑战,北京物美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坚忠表示,本土零售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规避直面竞争的发展模式,就是多元化发展。“另外,市场不断膨胀,本土零售企业也有很大的机会。北京零售市场的容量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就是300亿-400亿元的零售额的增长。”

企业老总预测

吴坚忠预测卖场未来将向二级城市发展,但这些扩张将是有规划和章法的。一般一个成熟的零售企业都是以自己发展比较稳固的中心城市为大本营,围绕这个基地向二级城市发展。前段时间在全国遍地开花的百联集团,在复牌之后也调整了发展思路,确定未来5年将以其大本营华东地区为基点,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吴坚忠说:“百联这样的发展思路可以在物流配送、商品供给上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供应链。握紧了拳头再发力,威力就会比以前大增。”吴坚忠认为,国内零售企业如果在区域拥有垄断地位的话,外资企业就很难在该区域做起来。

「综合超市」

贴近社区是生存之道

当大卖场刚在国内兴起时,很多国内企业就开始收购一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副食店、粮油店进行改造,形成了一批经营面积在2000-6000平方米的比大卖场小、比便利店大的综合超市,并曾在市场上一度独领风骚。但是,随着大卖场势力的不断增强,综合超市的客流被大大分散,综合超市大有被冲垮之势,甚至连家乐福集团旗下的综合超市冠军生鲜超市目前在国内也只开出四家,并且还属于全面亏损状态。有些商业咨询机构已经把综合超市业态归为一种没落的零售业态。

据物美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坚忠介绍,综合超市在国外基本是全线溃败。“但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综合超市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他认为,国家将对商业网点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建上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只能通过听证后,才能在偏远地区建造。由于国内交通不便利,而综合超市分布在居民密集区,以服务社区家庭消费者、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为目的,因此肯定还是有市场的。

国内很多零售企业也都认为,综合超市更加贴近居民才是今后的出路,所以纷纷制定了贴近社区的战略。

企业老总预测

华润万家华北区副总裁苏明透露,华润万家将在2008年前,在北京地区开出50家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综合超市。他表示,目前北京的社区综合超市发展水平还不太高,仅有家乐福旗下的冠军生鲜超市、王府井与洋华堂合作开设的约克红丸超市等不多几家。以华润的店铺资源、供应链掌握程度,应该能胜过其他对手。华润万家超市将在今年开始发力北京和天津的综合超市业务,计划在2008年开出50家社区综合超市。

「便利店」

便利店发展急待政策松绑

随着人均GDP水平达到便利店导入期的3000美元,上海早已在1998年展开了便利店开店大战。当初,沪上便利店原打算3年进入盈利期。可现在别说盈利,有的连维持生计都成问题。而北京物美便利店、上海联华快客便利店进军加油站的脚步也在放缓。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便利店门店总数已接近5000家,全国几大便利业巨头都已现身上海,但沪上便利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日本7-11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7%,而上海便利店毛利率平均不到20%。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受到政策、经济、交通、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便利店目前在国内还难以盈利,但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掣肘便利店发展的关键就是特许加盟制度。在国外,便利店一般都是采用特许加盟的方法来迅速铺点,7-11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共开出26000余家店,只有4.8%为直营店,其余均为加盟店。但是目前在国内,特许加盟的推广还存在政策上的障碍。商务部在今年4月公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中虽然允许外资零售企业在国内推行特许加盟,但同时规定,国家对特许经营活动另有规定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还应遵守其规定。但是,这个“另外规定”迟迟没有公布,很多国际便利店巨头也因此按兵不动。

企业老总预测

联华快客方面表示,今后便利店大战会集中在店址的争夺上。便利店为了能快速实现盈利,会选择在交通要道、大学、地铁、高档商务区等地。联华快客能够保证2002年以来的连续盈利,今年甚至能盈利3000万元,就是因为注重在中高档社区选址。此外,他们还在尝试与专业卖场合作,目前已经在永乐生活电器的数家卖场开设了四五家快客便利店。

家电卖场

巩固优势,提升服务水平

已经习惯把价格战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本土家电卖场,将面对拥有近百年连锁经验和庞大资金实力的外资家电卖场的冲击。但是,面对着即将开始的竞争,大多数的家电卖场仍然抱着一个很乐观的心态。“国内家电卖场的实力,并不比国外的差很多。”国美采购销售中心总经理华天的话道出了国内家电卖场的真实想法。

华天认为,家电销售从传统的商业业态中剥离出来的时间比较晚,而国内零售企业对家电产品的剥离与国外基本是同步的,所以家电卖场不会像大卖场等业态一样受到太大的冲击。另外,国内企业也有很多优势。“国内家电厂商在国际上已经比较强大,而我们跟他们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家电产品的销售也是很区域化的,外资短期内要实现本土化很难;另外,我们已经在国内搭建了相对完善的销售网络。这些都是外资所不具备的。”华天说。

企业老总预测

跑马圈地抢地盘只是最基本的应对办法,外资进入带来的压力主要还是服务。华天说,国内经济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中国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据悉,近期各大家电巨头已经开始强化卖场的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内容,让消费者今后购买家电时,能得到更全面、更好的服务。

■政府声音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将作为法律出台

政府不久将出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目的是为了让国内零售业在开放后地区之间发展相互平衡,不同业态之间相互补充。目前,《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已提交国务院等候最后的审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以往商务部出台的一些指导性文件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部法律。过去,一些指导性文件执行不力,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惩罚机制,也没有其他的部门可以配合工作,导致零售业过度开放。现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作为一部法律来颁布,工商、税务等政府执法部门就会出台相应的法规与此进行对接,能较好地规范市场秩序。

———商务部部长助理 黄海

■链接

外资商业在华最新情况

12月6日,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中国零售百货业发展论坛上透露,2004年商务部新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32个(包括批发企业11个),批准原有外资商业企业新开分店299个,批准设立各类大小门店1473个。总体而言,加入世贸三年内,外资商业企业开店的数量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大量增加,销售所占的比例也不高。

虽然外资商业企业数量上没有过多增加,但新进入的外资商业企业在质量上有大大提高,基本上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外资商业企业在中国已不止一家。特别是在大卖场这一业态领域,两年前,外资的比例已经占到30%,现在肯定已大大超过30%。

■外资商业巨头开店计划一览

沃尔玛:目前在20个城市经营42家店,2005年至少新开11家店。

家乐福:目前有55家店,2004年开15家店。明年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开12家店,其他大城市开6~8家店。

宜家:2010年在中国内地开店10家。

易初莲花:目前在中国已开设29家店,2006年将在中国拥有100家店。

百安居:从今年起新开店每年10到15家,到2010年增至126家。

乐华梅兰:5年内在全中国开设20家大型建材超市。

麦德龙:从今年开始每年开10家店。预计到今年年底,在华开设店铺数量达到23家。

[帐号:匿名 密码:123456789 点击进入论坛热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