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入世十年辉煌史:从两千亿到近万亿

2011-12-08 14:08 来源:中关村在线

2001年11月,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刚好是第十个年头了。十年时间里,中国很好地兑现了入世的承诺,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全球第二,并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家电业也不但经受住了入世的考验,更在与外资的竞争与合作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家电市场,严格说起来早在中国入世前就已经全面开放。伴随着中国入世各项承诺的逐步兑现,在这十年间,中国家电产业通过规模化转型、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及对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快速了解和深度把控,实现了从制造向创新的逐步升级,在这个入世十年的关口,对家电行业过去十年的成长历程进行一番梳理和剖析显得格外有意义。

★ 中国家电入世十年 由两千亿到近万亿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入世之初,中国家电市场不到2000亿元的规模曾经引发了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担忧,相对落后的技术、过于粗放的管理、较为滞后的营销是否会让中国家电行业在敞开国门后遭到海外知名企业的巨大冲击呢?这样的问题彼时一度成为了业内讨论的焦点。

然而十年过去了,让人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家电行业在众多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下,不仅规模飞速成长,守住了国内的市场份额,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走出去”的步伐。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家电工业总产值达到9642亿元,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成长之“迅猛”,可见一斑。出口方面,2001年,中国家电行业的出口产值仅为70亿美元左右,到2010年,这一数据已经攀升到了1500亿美元,短短十年的时间,出口产值的增长超过20倍,可谓成就斐然。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借助入世的契机,中国家电行业在过去十年中不仅在规模上空前扩张,在技术升级、品牌塑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众多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不仅成功打造了众多世界知名的品牌,也培养了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

★ 入世十年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001年,中国经济正值从连续8年的“低谷”中走出的转折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加入WTO无疑成为了当年影响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深入地和全球经济发展接轨,中国企业也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迎接全球顶尖对手的竞争。

中国家电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十年前,中国家电企业虽然因为入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曾经不得不面对市场从“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阵痛。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出现,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一度困扰过不少中国家电企业。不过,依托对中国市场的充分了解和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把握,行业内的佼佼者还是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其中,以空调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白电行业的发展最为亮眼。10年前时任美的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的方洪波念叨的是何时能上200万台销量,5年前方洪波动辄宣扬“今年空调品牌又要死掉一批”的观点,但如今,担纲美的电器董事长的方洪波,考虑的是如何开拓海外市场,用以消化美的千万台产销量的空调;10年前,九阳豆浆机、老板油烟机格兰仕微波炉更多还只是个梦想的概念,但如今早已深入家庭成为厨卫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而取得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则是中国白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上的创新坚持。以海尔冰箱为例,其多年来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创新,并整合全球研发资源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特点开发产品,并持续推进品牌当地化战略的深化,十年来成绩斐然:在美国,海尔产品总销量突破4000万台,成功进入前10大主流连锁渠道;在日本,海尔品牌知名度达到39.5%,被称作是家可以提供优质服务的海外品牌。

通过全球化的研发、制造、行销,海尔冰箱登顶白电第一,成为新的世界冠军品牌。而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美的,2011年一季度的收入就超过300亿元,其中仅空调业务群的收入就超过200亿,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了中国家电企业在白电市场的雄厚实力。

中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回忆说,在中国即将入世的时候,精明的洋品牌早已捷足先登,索尼松下东芝夏普日立三洋lg三星飞利浦纷纷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洋品牌试图以先进技术和廉价劳动力资本的优化组合来降低成本,取得品牌和价格的双重优势,以便能够与迅速发展的中国家电相抗衡。

经过2000年价格大战后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中国家电,大多数企业的营销手段和网络相对滞后,与跨国公司相比,在诸多方面处于劣势,这对中国家电产业构成一定威胁。于是国内家电业出现了“狼来了”的呼声。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称,作为渠道,苏宁见证了中国家电企业,与中国家电制造企业一起经历了从入世之初的迷茫到如今的全面超越,中国家电制造业的成长也带动了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制造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很长时间内都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实际上即便是发达国家对于制造业也日益重视。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以后,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发达国家,对于制造业也提出重振和发展的问题。所以,中国的家电制造业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 国产家电品牌技术创新实现第一

十年来,家电产品不断创新,在与国际品牌的正面交锋中对自身的核心技术、产品工艺、外观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小的升级。十年间,我们的家电企业不仅创造了众多的规模上的“第一”,同时也在不少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上实现了“第一”。

“全无霜”三门冰箱

2010年,海尔正式推出了“全无霜”概念的三门冰箱产品,通过在冰箱三个门全部采用风冷技术,从根本上实现了三门冰箱的全无霜,并且还是采用全温区设计,能在实现无霜的同时还能实现保湿,解决了原有的风直冷冰箱风冷风干食物的难题。

据了解,该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也属首创,借助这种技术上的领先,2011年第一季度海尔无霜三门冰箱势头强劲,稳坐行业销售冠军。

太阳能空调

2010年12月10日美的高调宣布,全球首台Q-HAP太阳能空调在公司诞生,这款产品一举刷新了全球白色家电利用太阳能光伏的纪录。据了解,美的Q-HAP太阳能空调技术为“准直流并网技术”、“高效转换技术”、“自适应MPPT技术”和“太阳能优先使用技术”等多项技术集合。

经过权威专家鉴定,一致认为美的太阳能直流变频空调项目实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动力源的应用新模式,开创了家用电器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途径,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智”动洗衣机

2010年底,我国首批真正实现全面“智”动的洗衣机———小天鹅4款自动投放洗衣机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鉴定委员会进行的新技术、新产品鉴定验收工作中全部通过验证,并在今年5月份开始在全国各地上市销售。

据了解,小天鹅自动投放洗衣机的研发共历时3年9个月,项目总耗资500余万,凝聚了小天鹅200余名研发工程师的集体智慧。

3D智能电视

2011年,TCL针对全球涌动的3D热潮推出了具有创新概念的“智变”系列超级智能3D电视。作为全球首台使用3DUI、首个基于Windows+Android双平台、首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单芯片、首次引入了基于云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首家将逐行3D技术与智能相结合的超级智能电视,其六大全球首创技术已然开启了超级智能电视的先河。

和传统电视不同,智能3D电视不仅在视觉上支持3D立体效果的延伸,同时还能够通过应用程序商店上传或者下载自己喜欢的各种网络应用、游戏、软件。通过基于“云”端的语音识别、手势识别技术,大大增强了人机交互能力。

光波炉

随着时代的发展,微波炉产品的功能单一性不断遭受消费者的质疑。有鉴于此,全球最大的微波炉企业格兰仕开始了新的产品创新征程,而其近年推出的全能光波微波炉正是这种技术创新升级战略带来的优秀成果。

和传统微波炉相比,全能型光波微波炉的功能更加丰富,可以相当于“一台微波炉+一台电烤箱+一台电蒸炉+一台电饭煲+一台电火锅+一台消毒柜”,性价比优势更加突出。

★九大领军人物书写家电入世十年风云传奇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十年前的2001年坐标:张近东马不停蹄,领着他刚满十周岁的苏宁左冲右突,许下未来三年开设1500家门店的目标,业界还当他是笑谈;张瑞敏带领的海尔已经在全球白色家电综合实力排到了第六名,刚刚进入越南市场或许让李东生开始谋划更大的国际步伐;两位曾经的大学教师都在这一年转换了人生跑道,张学斌离开海南的椰树集团,初初进入家电领域,赵勇离开四川长虹,进入政府任职;这一年,两位女性开始了她们新的职业角色,董明珠开始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而霍杜芳则开始了家用电器协会十年理事长工作;也是在这一年,顾雏军黄光裕分别开始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

1984年,上级向海尔冰箱厂派出第四位新厂长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张瑞敏,能够带领海尔走得这样远,当年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之一,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010年9月,海尔以855.26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并已成为全球第一白色家电品牌。如今,张瑞敏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由他一手缔造的“海尔帝国”也正向而立之年迈进。

在国产家电企业中,海尔扬名国际最早,早在2001年福布斯杂志的统计中,全球白色家电海尔集团综合实力就排到了第六位,张瑞敏也就成为了国际曝光率最高的中国CEO之一。部分时候,海尔和张瑞敏甚至成为中国品牌以及中国企业家的代名词。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海尔的国际化步伐迈得更大了。2001年,海尔集团复制其此前在美国“三位一体”的模式,并购意大利一家冰箱厂,完成在欧洲生产的重要一步,拉动了欧洲市场的销售;与日本三洋达成合作,由三洋为海尔提供在日本的营销渠道;到2003年,张瑞敏开始注重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自2006年开始,张瑞敏再度提出,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实现从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到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目前,海尔已经完成了产品的全球化布局。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是家电行业中最早的千亿级企业,早在2005年,海尔集团的营收就达到了1060亿元,迄今仍然是中国家电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和旗舰。对张瑞敏而言,找到解决企业持续高增长的人事难题,可能比较迫切。而这几年,海尔围绕企业战略发展,进行过无数次的组织架构、渠道、事业部调整,再调整。希望张瑞敏及其海尔高管团队能将海尔这艘航母运行高速而且平稳。

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近东

从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孤苦少年,到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商界领袖,以304亿元的财富三次荣登“胡润零售富豪榜”首富宝座;从200平方米的小门面店,到在全国拥有超过1500家连锁门店,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遍及香港、日本,员工超过15万人,销售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连锁零售航母,张近东和他一手创办的苏宁都堪称是传奇。

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张近东以卖空调起家,90年代在国内率先建立家电连锁的商业模式,并将其打造成巨大的商业王国,不断刷新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坐标,并且重构了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格局,创造了中国家电零售连锁扩张模式,改变了家电制造业、销售渠道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规则,张近东对中国零售业乃至商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年间,与张近东同时创业的企业家,如黄光裕、陈晓和张大中似乎都无法摆脱创业公司从成长到动荡、甚至衰落的命运,但正是张近东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始终确保着苏宁高速、平稳的发展。

十年前张近东曾确立目标:3年内全国开设1500家店,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这在当时被视为笑谈,但张近东很快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伴随着入世的十年,苏宁走出区域开始了全国连锁的征程,并逐步建立符合标准化作业、专业化服务、模块化结构、集中化管理的组织体系。

这位给人内敛、温和印象的企业掌门人,更喜欢埋头做事。他的稳还体现在,即便是面对竞争对手的并购战车、家电连锁的混战变成“单挑”,“不逞强,但遇强则更强,面对强敌决不退缩”,正是这样对于“苏宁节奏”的坚持,让苏宁发展至今成为连锁商业王国。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刚刚发布的2011“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榜单中,苏宁电器品牌价值由去年的508.31亿元飙升至728.16亿元,继续蝉联中国商业零售第一的宝座。

在资本市场亦是如此,自2004年在中小板上市以来,苏宁电器创造了资本市场的神话,常年跻身“高价股”的行列,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远远超过同行竞争对手。

难得的是,祖籍安徽的张近东笃信程朱理学“生财大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的价值观、义利观,也深谙“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道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苏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不断与团队和社会分享苏宁财富的过程,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部下,因持有苏宁的股份也都纷纷成了身家千万的富翁,他有一支拼命工作的“富翁团队”;在社会责任方面,苏宁的年纳税额位列全国民企第二,累计捐赠公益事业数亿元,同时,张近东还创立了国内首个大型企业社工制度——1+1阳光行社工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如今,张近东又有了新的目标,就在今年6月,张近东在南京苏宁总部,用“嘶哑的声音,坚定的眼光”宣布了苏宁新十年发展目标,包括奔赴欧美开店,至2020年,连锁门店达到3500店,涵盖东南亚市场,销售规模6800亿元,成为世界级的零售企业。正如温家宝总理视察时寄望的,他将带领苏宁人,追赶沃尔玛,打造百年老店。

格力总裁:董明珠+创维总裁:张学斌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

作为家电行业为数不多的女掌舵人,在这片高手如云、弥散着强烈男性荷尔蒙的战场里,董明珠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自1990年加盟格力以来,董明珠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被行业冠以“格力模式”之名,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借鉴,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从一个年产量不到2万台的小制造企业,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连续15年保持中国空调行业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双第一,至今连续6年家用空调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格力空调更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中国世界名牌”的称号,去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600亿元。

董明珠有着“商界铁娘子”之称,在她看来,工作即是生活,始终把公司的利益放在自身的利益至上。“我愿意晚上12点下班,感觉超好,6万员工要吃饭,我不得有闪失,这就是幸福。”她专注工业精神,重视科研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我从不犯错,也不允许自己犯错”。尤其是入世十年来,她对空调营销市场的把握,“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中国的家电江湖,董明珠是出了名的敢言、直言,这也为她引来了不少争议和攻击,但这个内心强大的女性从来不为所动。“我这个人天生喜欢挑战,喜欢没事给自己找麻烦。”她在家电行业表现出的过人素质和独到眼光,令其连续三届获得“商界木兰”的美誉,去年底还被英国媒体选入“全球最具影响力50名商业女强人”排行榜,位列所有华人女性之首。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业女性和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在让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更是以她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民生国情,为其“女强人”的形象增添了不少柔性色彩。她提议发挥企业责任,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政策,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她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尤其把妇女儿童问题放在心上,提议全社会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女工也应参保生育险。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多年来,格力电器通过捐资助学、捐款赈灾、扶贫济困等各种社会形式共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总价超过1亿元,是慈善捐款最多的家电企业之一。

创维总裁:张学斌

在创维,张学斌更多扮演的是守成者的角色。但创业艰难,守成更难。十年间,张学斌几番“临危受命”,将创维从泥潭中重新拽了上来。

2001年,中国加入WTO,张学斌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重要转折。再往前倒数十年,他放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南下海口,成功打造了著名的椰树品牌。十年后的2001年,他又转换轨道,走出椰树集团进入创维,从此拉开了在创维风云十年的序幕。

彼时的创维,刚刚经历了“陆强华事件”,包括11个大区老总在内的150多名营销骨干跳槽高路华,元气大伤,张学斌临危受命,出任创维集团中国区域总裁,随后执掌彩电事业部,负责创维集团电视机产品在中国的生产与销售。

2004年,董事长黄宏生被拘,在创维最危险的时候,张学斌再度临危受命,出任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CEO,创维集团总裁,并在2007年王殿甫功成身退后,就职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全盘接管了创维。最后通过团结带领员工,改变了适合创维集团的发展方向,最终不但令创维度过了发展史上最大的危机,也令创维走出困局,再次腾飞,创维彩电的知名度和销量不断提升,连续五年蝉联彩电销售总量及液晶销售额双第一。

就在今年7月初,创维数码交出2010-2011财年的年报,创维仍以12.81亿港元的净利成为国内彩电行业中的最佳。在他的带领下,创维内部的各项产业布局和产业链资源整合已经步入正轨,同时,液晶电视产业技术发展也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空间,张学斌和他率领的团队,也确定了新的五年战略规划,目标五年内集团营收达到500亿元,第二个五年达到1000亿元。张学斌正在瞄准新的辉煌。

家电协会:霍杜芳+国美:黄光裕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

霍杜芳,这是所有家电人都相当尊敬的前辈。自1999年1月当选为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到2004年7月连任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期间还在2007年当选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正如2010年1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刚刚卸任协会理事长的霍杜芳发表的感言,“我很庆幸,在我人生工作经历的最后十年,是与中国家电行业一同走过的”。

去年,霍杜芳还当选为中国家电行业协会第五届名誉理事长,她十年来为家电行业做出的努力、以及如今对行业的持续关注,业界有目共睹。再没有比她更熟悉行业的了,霍杜芳时常走访企业,对行业及市场情况了如指掌,对中国家电企业领军人物的过去、现在、公事、家事都相当熟悉。她对行业关心备至,进步的“喜”,问题的“忧”,始终都挂在心上,像一位导师,给企业以启迪和指导,又像是行业的守望者,随时对行业发出警示,因此被亲切的称为“家电行业的父母官”。

在她任内,国内家电产业规模雄踞世界第一,主要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列。她带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以促进家用电器行业发展为宗旨,努力做好为会员单位、为政府的双向服务,积极引导行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力维护行业的正当权益,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其中,为全力促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工程”的实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积极引导,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举办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和中国家电博览会,并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引导企业新一轮产品开发的方向与消费潮流,并协助引导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推进我国名牌发展战略。

国美电器前主席:黄光裕

黄光裕,这位商业天才的发家故事同样充满了传奇。上个世纪80年代中,初中尚未毕业的17岁潮汕少年,在北京的珠市口开出一家面积不到100平米的电器小店,并在1987年1月1日正式打出国美电器的招牌,不到20年的时间,黄光裕就将国美电器从一间小店发展成为拥有20万员工的大型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不可否认,国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黄光裕极强的商业敏感以及勇于创新的性格。他敢想敢做的作风也成为这间企业的特点,不断改变游戏规则来取得商业竞争优势。国美最早尝试新的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而与厂家直接接触,最早提出在媒体投放广告,最早开设连锁店,最早尝试地域发展,不过国美在家电江湖的砍伐征战,也惹来家电供应商和家电连锁同行刀光剑影,诸多争议。

草根出身的黄光裕在家电市场上纵横数载,战无不胜,强势、霸气。作为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同乡,他善于资本运作。自1999年起,黄光裕带领下的国美开始全国连锁高度扩张,期间完成对永乐、大中的并购,并借手第三方拿下了三联商社

2004年年中,国美实现以借壳方式在香港上市。短短数年的时间,黄光裕将旗下的国美电器零售网络迅速扩展至全国,而且用精妙的资本运作技巧将其价格最大化。2004年、2005年,黄光裕分别以105亿元和140亿元蝉联胡润百富榜的首位;2008年胡润百富榜,39岁的黄光裕以430亿元的身家,再次当上中国首富。在胡润百富榜的历史上,除了荣智健家族之外,只有黄光裕曾三次荣登首富宝座。

将国美推向高峰、为自己积累了财富的同时,也积蓄了危险的欲望,贪婪的野心,最终为黄光裕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不过,即便身陷囹圄,黄光裕仍不放弃对国美的掌控,从与陈晓的国美控制权争夺战就可见一斑,最终陈晓离职、张大中继任,未来国美仍将按照黄光裕的构想,以颇有争议的“狼性”文化继续高速扩张之路。

TCL总裁:李东生

相比较其他家电企业掌门人或低调或回避地与公众保持着距离,李东生可以算是家电行业的“大众明星”。他开放、健谈,并不避讳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中,甚至乐于制造着各种新闻话题。

在家电大佬中他率先亲自使用微博与普通民众交流,话题不仅涉及家电领域,更关注社会民生,并且字里行间时常流露真性情。某种程度上,李东生已经成为TCL企业和品牌形象的最佳“代言人”。

李东生身上的很多标签都足以写进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史:他是国企改制的旗手;通过集团上市的“阿波罗计划”,让他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他是产业前行的英雄;作为中国公司国际化的急先锋,TCL率先进行了诸多尝试,甚至能请动省委书记到国家总理级别的领导人站台。

入世十年,正是TCL进行国际化尝试的十年,也可谓体味中国家电企业十年入世最深的十年。最早要算上1999年进入越南市场,但真正拉来TCL打造国际化品牌运动的序幕还是2002年,与海尔、联想小心翼翼在海外树立品牌形象、一步步打开市场缺口不同,TCL选择了通过合纵连横进行快速扩张和布局。2004年TCL相继完成了对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并购。

不过,随后李东生就遭遇了人生的最低潮,不仅没有完成当初进军欧美主流市场的目标,而且TCL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出现了下滑;2005年TCL通讯和TCL多媒体连续两年的巨亏拖累到整个TCL的发展,也引发了外界的非议与嘲笑。

这个外表温文尔雅、身体里藏着一颗强悍内心的男人,顶住重重压力,出售TCL国际电工、TCL低压电器、TCL电脑科技以资度过难关,经过艰难挣扎,直到2008年第一季度,集团三家上市公司实现了久违的同步经营性盈利,旗下多媒体、通讯、家电、部品四大产业集团加上房地产与金融投资、物流与服务两大业务群的投资控股结构浮出水面,TCL才完成了自我修复的过程,重新回归前进之路。

即便遇到如此巨大的挫折,李东生仍不放弃其国际化的道路,他认为“在国际化领域放慢脚步是短视的行为,中国企业必须坚定地走出去,也必须向产业上游挺进,才会有真正的出路。”入股三星苏州项目,合资投建电LED器件封装产品项目,华星光电项目即将投产,继续掌舵TCL的李东生推动着企业进一步加快液晶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的视野和雄心。

长虹:赵勇+格林柯尔系:顾雏军

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

从清华学子到清华教师,从长虹的的总工程师到公司总经理,从四川绵阳副市长再到四川长虹的掌门人,赵勇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动荡。虽然低调异常,但在2000年出任四川长虹总经理时一度被冠以“国内上市公司第一位博士后总经理”的头衔,以及2004年临危受命、副市长复出长虹,大刀阔斧展开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外界始终通过各种途径密切关注着他。

赵勇之前的长虹,利用规模优势采取单一的价格战,虽然一度处于了“中国彩电大王”的位置,但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巨额亏损。重新回到长虹的赵勇将长虹未来的角色定位为3C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随即着手展开一系列动作,同时探索了国企改革发展的成功模式。

长虹相继完成了新的企业架构,形成了多媒体、白电、零件和海外四大战略事业的单元,经营管理、战略服务等则被整合进入一个统一的平台部门,所有的业务均实行了子公司运作模式。变革调整之后的长虹,传统彩电业务持续增长,IT、通讯、冰箱等新产业的比重也不断提升。

不过,赵勇带领之下长虹的等离子战略也引来外界不少争议。2006年,在国内外家电企业纷纷退出等离子的大环境下,长虹毅然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完整拥有了等离子屏生产技术和核心专利。赵勇认为正是因为各家电企业的退出,让长虹有很大的空间,当长虹掌控等离子上游技术时,其它企业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只能受控于长虹,即便该市场处于萎缩状态,长虹仍可独占鳌头。

为此,长虹豪赌了20亿美元。但之后的市场走向却是液晶市场迅速增长、等离子市场迅速萎缩,目前将上游核心项目全部押在等离子上的仅长虹一家。

格林柯尔系的创始人:顾雏军

回顾过去十年的家电行业,顾雏军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始终与争议相伴。

他曾经有着宏伟的产业抱负,意在整合中国冰箱制造业的产业,把中国建设成为220升以下冰箱的全球制造基地,建立名副其实的冰箱王国。为此,他四处寻求收购以扩充产能,上演着一幕幕“蛇吞大象”的精彩戏码,2001年底控股科龙电器,并为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科龙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2003年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此外,还有无数已经停产或者关闭的冰箱生产企业。

即便是在遭遇“郎顾公案”风波四起的2004年,他的扩张也有实质性的突破,一举将中国洗衣机行业标志性企业之一的中山威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购入囊中。

除了制冷领域外,他甚至还涉足汽车产业,试图打造一条全新的汽车产业链,因此在拿下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之后,又把襄阳轴承收入麾下,甚至把目光投向了英国的设计公司和法国的零配件商。

但顾雏军一系列大胆的“资本运作”,为陷入困境的企业重新带来活力的同时,也踩到了法律的界限,在媒体、专家的同声质疑中,他的帝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就轰然崩塌,“资本神话”一朝破灭,从曾经的“CCTV年度经济人物”沦为阶下囚。

对于顾雏军,人们有诸多的讨论。作为收购国企的试水者,他在国企改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是否给国企改革探索之路留下积极的符号意义?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界又有着怎样的诸多不规范、违法行为以及“潜规则”?虽然顾雏军已经身陷囹圄多年,这些话题至今仍无最终的定论。

★ 未来十年家电产业路在何方

入世十年来,中国家电行业规模已从2001年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9642亿元,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而出口则从2001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0亿美元。十年的发展虽然很辉煌,但面向未来,中国家电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发展课题,例如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游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国际化发展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