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震后的重建之路 产业升级是不二选择

2012-03-12 08:28 来源:中国广播网何京玉

大地震一周年,日本经济恢复得好不好?

据说,松下电器公司决定拍卖东京总部大楼。日本跨国企业的2011年度财政年度持续到今年3月底,但是,几乎所有的日本家电与电机企业都已经在2月下旬提前宣布了陷入“经营赤字”的消息,其中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赤字高达7800亿日元(约624亿元人民币)。索尼公司赤字2200亿日元,夏普公司赤字2900亿日元。而丰田汽车公司纯利益减少了2100亿日元。

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因为事故被迫关闭,造成了日本关东地区的电力不足。我也是地震之后了解到,因为历史的原因,日本的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的电网处于分离的状态,就是连电压都不一样,因此核电站事故之后,关西地区的电网虽然没有受到影响,却不能马上输送过去给关东地区用,关东地区恰恰是日本制造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因此这一次停电对日本一直引以自豪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日本原来一直是液晶平板显示器的生产大国,这次地震之后,在液晶显示器和平板电视市场,韩国的三星lg已经后来居上。而即将就任索尼公司新社长的平井一夫表示,日本电视机产业遭受的威胁,已经不是韩国,而是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海信TCL创维紧紧跟随在日本企业之后。

日本地震之后,制造型企业一直还因为关东地区供电不足受到影响。当然从日本国内的角度看,很多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对这件事情还是很担心的。日本人一直引以自豪的的就是他们的高端制造业。比如高科技产品,汽车等。日本人因为历史的原因,在电子产品、汽车等领域,一直享有声誉。

日本的许多人似乎相信,如果制造业没落,日本将再无可依靠;日本工人独一无二地适合“造物”(monozukuri)——一种近乎神秘的“造物”理念。他们认为,日本在软件和金融这样的行业,缺乏“国家冠军企业”,同时,服务业效率低下,工人平均产出不及美国水平的一半。当制造业公司陷入困境时——比如丰田2009年的召回事件,或者奥林巴斯(Olympus)正在上演的会计丑闻——全国都感到深深的耻辱。

但是其实制造业的发展是需要廉价劳动力的。很多产业的转移不一定是自发的,因为资本的特点是喜欢到利益最大化的地区去,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的离谱,因此很多制造业的岗位就从美国流出,流到了东南亚、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

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日本逐步也把很多低端制造业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包括中国。但日本的企业是不会同意把更加精细的制造业转移出去,所以在大地震之后的一段时间,日本企业还在讨论,如果需要把制造基地从关东地区转移出来,最好好事转到关西地区。

当然这一次情况不同,地震之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希望将东京及周边地区的电价提高15%,以弥补赔偿和清理成本,这一提议遭到商界的强烈反对。商界反对的原因很明显,如果日本的电价上涨很快,将提高日本很多出口产品的价格,进一步削弱日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其实我们从不久以前日本央行阻击日元升值就能明白,日本人一谈到制造业、出口,神经就十分紧张。日元升值会影响日本出口,因此日本央行一定要出手。

但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日本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其实正在一点点消失。这次地震对日本来说,既是一种不幸,因为日本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还是一个机会,就是可以把一些高端一些的制造业也转移到中国。

日本这个民族有韧劲儿,能吃苦,但是也有一些弱点,比如创造性不够。记得去年,就有人说,如果让日本人设计,他们绝对设计不出iPhone、iPad这样的产品。所以日本人对这件事也很紧张,他们反对把日本的制造业最后都转移到中国,他们担心最后自己会丢掉所有的优势。

乔布斯是美国人,美国人喜欢突发奇想,只要好玩,他们可以把很多不相干的特点都集中到某一个产品上,根本不考虑传统上一些约束。

日本人不同,日本人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极致,一遍一遍的做,直到把一个东西做到完美。

那么日本人的担心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日本人是不是确实需要把高端制造业保留在自己的手里呢?我从来不这么认为。

产业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从高成本的地方转移到低成本的地方,即使没有这次大地震,没有电力的紧缺,这场转移一定会发生,只不过会来的缓慢一些。从最初的简单的加工,最后到精密元器件的生产,即使日本的官员和学者反对大规模的转移,最后企业也因为成本的原因不得不进行转移。

那么日本还有什么优势?日本最后还需要留下什么?

我认为,日本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的是,制造业不是日本未来的出路,就像当年日本制造意味着精品一样,未来的中国制造就要扮演这个角色。日本应当把它的精密制造业转移给中国,这也可以解放日本的企业。

日本人可以第一个可以做的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日本的资本市场建设相当成熟,距离中国很近,完全可以为中国的实体经济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

日本也需要将更多的人转移到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上,虽然制造交给了中国人,但产品的设计还需要自己来。日本电信集团软银(Softbank)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Son)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令日本复兴……对日本而言,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唯一的出路。而我们的政府政策还没有以这些产业为重心。”

和美国一样,日本也可以继续保留一些关键元器件的生产,这些核心的竞争力只能靠自己的技术。

有关日本转型,我想很多专家肯定提供了不少意见,在这个信息更新速度很快的时代,日本需要根据世界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竞争力战略,但是提醒日本一点就是,看问题不要拘泥于问题本身,近邻中国有10多亿的消费者,只要看好这14亿消费者,日本的未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